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美术教学观念的更新-最新教育文档
4.2改变课堂结构,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在这五个环节中,没有一个不是教师在指导的,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完成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重教不重学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来说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实在是过为死板,更何况是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针对美术特点,应该建立“赏、问、议、讲、练”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互相之间并无固定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相结合的新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这里,“问”可以是教师问,也可以是学生问;“赏”是美术学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议”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讲”,指的是教师的针对性讲解;“练”,指的是课堂练习,这在美术课堂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4.3加强学法的开发与创新。学会学习是21世纪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在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中,“学会学习”就被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如何发现美,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去创造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美术学法的指导应侧重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美术大门的钥匙。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表现,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三是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团队合作是现在美术学习的新标准与方法,开发设计思路的对比与综合,是一种新开辟的学习过程。四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是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在笔者看来新课程中美术教学策略和转变是从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把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