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培养儿童的绘画创造表现能力开题报告1

如何培养儿童的绘画创造表现能力开题报告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8 5:41:25

从四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画得方法都不同,表现的内容也不同。这些作品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表现方式,真诚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画自己想画的画和喜欢的画,画与别人不同的画。千万不可以让幼儿模仿范画,或规定应该怎样画,这样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发展,长此以往,当幼儿一旦脱离教师的示范,便什么都不会画了。此外,由于幼儿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因此每次绘画活动之后还应该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这样比较有利于幼儿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并且丰富幼儿的表现方式,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

每个阶段的幼儿对绘画都有不同需求和意愿,所以要顺着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选择难易适度的绘画内容来进行绘画教学。

涂鸦期的儿童只满足于“动”的快感,不在意自己画了什么,这是他们探索世界、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对该阶段的幼儿应该以表扬为主,不能因为他们画得挫劣而批评他们,更不要试图干扰或改变他们的涂鸦。这一时期,教师须重视幼儿的涂鸦,要像鼓励他们走路说话一样鼓励他们涂鸦,以激发幼儿对涂鸦的兴趣和愿望。不要因为弄脏了衣服或是因为画得“乱七八糟”而指责制止他们的涂鸦行为,以免儿童丧失自信心和创造力。因为这一时期成人的赞许和肯定是幼儿喜欢绘画的最重要情感源泉。方式上要注重有趣性和游戏性,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幼儿的兴趣,以线和点的训练为主。该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象征期的儿童已经不满足于“乱涂乱画”,他们想要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画的东西有自己的见解,但是由于经验的限制,常常不能很完美表现自己所想的。例:一个中班孩子画了一个大圈把它涂黑,又在旁边画了很多小圈把它们涂黄,作为一个成人很难想象这个孩子要表达什么。他跟老师说:“黑的是老鼠,黄的是大米,这是老鼠爱大米,我要送给妈妈的。”老师表扬了他很有想法,但是这个孩子却不满意自己的作品,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所以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一般应包括视觉与情感经验。扩展幼儿有关几何形状储备,鼓励幼儿大胆命名自己创造的象征符号。创设良好宽松的绘画环境,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满足幼儿需要,而且提供各种必要绘画表现技能支持也应成为重要工作。教师应将重心放在激发、维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与丰富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上,提供各种涂色材料。

图式期儿童已经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绘画方法,在造型、色彩和构图上较象征期有明显的进步。这个阶段教师要多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概括,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有个性的创作。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在绘画表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而有差异的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应该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要理解与保护他们的独特表现方式,保存幼儿富有童趣的绘画作品。在绘画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各种绘画方式的结合和相互渗透,如:可以尝试用儿童的特殊经历或特殊故事去引发儿童一种动感的感觉,尝试表现“流动”、“喷出”、“爆发”等形态;尝试处理形态和背景的关系,逐渐学习图形和背景的关联、构成及分化。引导幼儿“一题多画,一画多变,一形多变”。此外还要注重美的教育,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感受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恰当处理幼儿绘画技能与幼儿自主创造的关系

在幼儿园阶段的绘画教学中,孩子应该要学会用点、线、面等绘画语言来把握和表现事物的形

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而教师必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引导他们获得这些必要的技能。

1、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与概括,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

观察是儿童进行创造表象的基础,这种观察与一般观察不同,它必须是一种审美的观察。这种观察强调对被观察事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形态、各部分的特征及结构变化的规律、相互之间的关系等要素进行观察与感知。观察后,需要引导幼儿把这些特征进行概括,并转化为绘画的符号。

(1)对个体事物的观察与概括

用简单的形状概括事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用形象的语言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将实物的观察转化为平面的图形,即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抓住最基本的形装和特征。如,引导幼儿观察小鸡,不仅要观察小鸡长什么样,还要注意小鸡各器官是怎么分布的,各器官又有什么特点。小鸡的头是圆圆的,头上两侧分别有两个圆圆的眼睛,前面长着尖尖的嘴巴;头下面是圆圆的身子,下面长着两只树杈一样的爪子??这样即使教师不做示范,幼儿也能用自己的想法把小鸡画下来。

对个体事物的概括,一般3-4岁左右的儿童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局部或物体的大致轮廓,在绘画作品上,大部分图像是在线圈上添加线条。这时引导幼儿概括主要是用封闭的线圈或圆形概括事物的外形。而4-5岁左右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这时应该引导要他们进行相对具体的观察和概括,包括事物的各个部分。

(2)对同类事物的对比观察与概括

幼儿掌握个体事物观察概括之后,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同类事物的比较观察和概括。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观察,寻找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借鉴相同,变化部分的不同。如:小鸡、小鸭、天鹅、仙鹤等一些禽类动物,都可以互相借鉴。

小鸡和小鸭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外形都比较相似。画小鸭,在绘画上只要把小鸡的尖尖嘴变成小鸭的扁扁嘴,小鸡的树杈脚变为小鸭的扁扁脚就可以了。

把小鸭的头画得离身体远一些,并画出弯曲脖子和大翅膀,小鸭就又变成了天鹅。

把天鹅的扁嘴巴变成长长的尖嘴巴,再画上尾巴和两条细长的腿,天鹅就又变成了仙鹤。

这样,只会画一种动物,抓住特征进行变化就能画很多同类的动物。而这样的一次绘画活动,也可以让幼儿同时掌握几种同类事物的画法,达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为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2、引导幼儿研究事物结构变化的规律,发现表现事物不同形象、不同形态的方法

(1)研究构成事物的主要部分的要素不变,突出特征,变化其要素的形状,掌握表现同一事物不同形态的方法。

如:画金鱼,金鱼的关键特征是大眼睛、大尾巴,但是身体可以用不同的形状来画,画出的仍然是金鱼的形象。

又如:随意变化鱼的身体、尾巴,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鱼。

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演示,可以开拓幼儿绘画的思路,使幼儿了解创新绘画形象的方法。 (2)寻找事物变化的规律,变化事物部分要素的位置,发现各种姿态和动作变化的方法 如:天鹅,同一姿势的天鹅,身体部分不变,变化它的嘴和眼的位置,可表现不同的动作。

同一姿态的天鹅,身体不动,变化头、脖子的位置,表现不同的动作的天鹅。

通过这个“不同姿态、不同动作”的练习,幼儿在绘画中就能较自由、较自主地发挥,不必再拘泥于“像不像”、“对不对”的彷徨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比较独立自主地创造新的绘画形象,从而绘画表现力又进一步地提高了。

3、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积累各种体验和经验,促进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的发展,从而提高创造表现能力。

绘画创造表现力的核心就是创造,任何创造都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让幼儿多参与各种各样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活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及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样儿童的经验和情感积累多了,就会使一些有联系的经验和情感相互发生碰撞而擦出创造的火花。如:一个幼儿摸到一根黄瓜时,问他有何感觉,他可能说不出“粗糙”和“扎人”这样的词,但是他会说:“像我爸爸用胡子来碰我的脸。”这不也是一种创造吗?

儿童在掌握一定绘画技巧的基础上,一旦在经验和情感上得到共鸣,就能够通过想象,在绘画表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画面具有一定的场景和情节,而不仅仅只是角色形象的简单叠加。

例:《丑小鸭》的故事。从丑小鸭成长成天鹅这个过程中,丑小鸭的情感大致经历“自卑——孤单——羡慕——自信”这样一个过程。丑小鸭的故事能引起大部分幼儿的情感共鸣,但每个幼儿的情感共鸣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进入幼儿园集体后,得不到同伴和教师的认同,就会有自卑感,那么丑小鸭的自卑会引起他的共鸣;有的幼儿进入集体,一下失去了家中“中心地带”的感觉,就会觉得孤独,那么丑小鸭的孤单会引起他的共鸣;有些幼儿很羡慕别的比自己优秀的同伴,那么丑小鸭羡慕天鹅的情感会引起他的共鸣。有了这个情感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如果我是丑小鸭,我会怎么样?”有的幼儿说:“如果我是丑小鸭,我不开心,因为没有人陪我玩。”有的幼儿说:“如果我是丑小鸭,我多可怜呀,没人喜欢我。”也会有幼儿说:“如果我是丑小鸭,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丑小鸭会变成天鹅的。”之后,教师就让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的丑小鸭的故事画下来。每个幼儿都“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以表现“孤单”的幼儿作品为例:有的幼儿把丑小鸭画在一张纸的角落来表示孤单;有的把丑小鸭画得很小,别的动物画的很大来表示臭小鸭的不起眼;有的是色彩上的差异表示丑小鸭孤独。

总结这三点,基本解决了必要的绘画技能与幼儿自主创作之间的矛盾。前两点是培养绘画创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从四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画得方法都不同,表现的内容也不同。这些作品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表现方式,真诚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画自己想画的画和喜欢的画,画与别人不同的画。千万不可以让幼儿模仿范画,或规定应该怎样画,这样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发展,长此以往,当幼儿一旦脱离教师的示范,便什么都不会画了。此外,由于幼儿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因此每次绘画活动之后还应该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这样比较有利于幼儿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并且丰富幼儿的表现方式,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 每个阶段的幼儿对绘画都有不同需求和意愿,所以要顺着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绘画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