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枣 核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初备 宰森旺 审核 张长银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枣 核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导学案 一、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课前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蹊跷( ) 嫣红( ) 倘若( ) 山坳( ) 掀启( ) 镶嵌( ) 2、文学常识积累 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3、解决《同步练习》上这课“基础知识”的问题。 4、熟读课文,将你的疑问写下来。 二、解疑助学: (一)自由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教法与学法设计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初备 宰森旺 审核 张长银 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二)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勾画、齐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学生列举,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 3.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4.教师设疑,突破难点: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言思考: 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1、本文借一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乡爱国)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鉴? 三、精练促学: 1、当堂巩固 请同学们借鉴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段文章,表达一种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①你准备怎样说? ②你准备怎样拟题? (学生讨论、发言,反馈教学效果) 2、完成“同步练习”上的“课外拓展”。 教学后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