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二年级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二下 表格式教学设计
(4)练习。 30厘米=( )分米 50厘米=( )分米 (5)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有几个l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I.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请学生们按用此题的形式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再将它们换做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2.补充: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 30分米=( )米 3米=( )分米 70分米=( )米 9分米=( )厘米 60厘米=( )分米 6分米=( )分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3题,明确题目要求。 想一想:这几题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2)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2)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3)说说每条线段用毫米作单位应是多少毫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五、课外作业 课本第31页第5题。 练 习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龙虬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数学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年 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共7课时 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前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40 200+400 200+40 52+20 52+2 520+200 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43+26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 二、新授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 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 (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算。 (3)指名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个一;在十位上拨两个珠,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在百位上拨一个珠,表示百位上增加了1个百。) (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个 性 设 计 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之后才知道。(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书竖式) (3)学生们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指名板演。) (4)说明: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遭的方法,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怎样列竖式,要从哪一位算起?计算之后还可以怎样验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学生们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说说他们每题的笔算过程。 (3)学生们对已算的题进行验算。 提醒学生在验算之前,应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出得数后,检查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按要求计算,要注意在笔算时是否将数位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们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 (2)学生们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验算加法的方法是什么? 练 习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14十585= 347+632= 215+720= 823+l76= 65+214= 19+680= 72l+58= 82+31l= 777+222-622= 龙虬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数学 第二课时 进位加 年 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共 7课时 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及时总结。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铺垫 个 性 设 计 1.口算下面各题。 4十6= 50十90= 60十90= 8十3= 70十80= 3十7= 提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和的最高位上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7+25 64+8 提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3.引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昨天我们解决了二、三年级的一共借书的本数。 1.教学例题(1)。 (1)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43) (2)学生们尝试笔算。 (3)组织交流,解决难点。 提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板书个位上的和。) 提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十该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板书。)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7(强调:百位上不能忘记从十位进位的1。) (4)指名让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