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作者:徐丽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05期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却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操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鲁迅先生提出的“三美”评价体系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他说:“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讲究授课的艺术,以“意”、以“形”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心、感耳、感目”的立体式教育。我认为“三美”体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出色语言艺术魅力是育化学生的法宝。如果出色的语言艺术能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就可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被这种艺术性的语言所感染,而这一切又归结于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一、充分发挥有声语言艺术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师面临的最大敌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知识,打开、走进学生的心扉,首先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魅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我认为应从教学中导课设计、重难点的讲解与突破、结束语的构思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课设计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是教师全部课堂语言的先声。巧妙的导入,可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导语的构思至关重要,导语设计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可因人因文而定。 1、故事引入法
教师在讲课前,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故事,通过故事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问的欲望。 2、文眼引入法
事有事因,文有文眼。教学课文只要抓住文眼,就会使课文内容一通百通,迎刃而解。有的课文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导课时,只要抓住课题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3、情绪引入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