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教学尝试-教育文档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教学尝试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现行教材把旧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去掉,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两项和实验相关的内容。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发现教材中“活动与探究”部分可以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也可采用边讲边探究的课形进行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于研究性学习。对于教材中“观察与思考”部分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如果条件较差的学校还可陈列实验仪器、实验效果图进行讲解。
为了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常见实验仪器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表述,对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反思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增加帮助学生认识、体验物质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验活动,设计能揭示变化规律和原理的简单实验,培养运用基本实验于科学研究的技能。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仪器及药品来决定。以下就具体案例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灵活进行实验教学,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化学研究方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能力目标。可见,课程标准很重视科学方法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强调了综合能力的功能,强调在“做中学”,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活动与探究”中的“活动”是弹性的、建议性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来学习,也可以利用与这些活动的价值相似的其他活动来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灵活地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化学研究方法。
如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材中活动探究设计了四个实验探究分别是:1.把一锌片和一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2.把一锌片和一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观察现象;3.把一锌片和一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并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观察现象;4.把一锌片和一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并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观察现象。这一组探究活动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同时还让学生掌握化学研究过程的一般方法,采用对比方法论证原电池形成的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点,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独立探索,从实验中得出并验证原电池形成理论,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二、灵活取舍或增添活动探究素材
我们说“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建议”,不是刚性的,是有弹性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处理,既可以全部选用,也可以部分选用;既可以“全盘照搬”,也可以适当删减或补充。前面谈到的在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掌握化学研究过程的一般方法,我们全盘采用了课本的探究设计,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绿色化学思想,我们还可增加以下探究活动:检查电压和电流大小,用大铜片、镁带和加有重铬酸钾的稀硫酸溶液演示原电池实验,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可增加一组以西红柿或苹果和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组成的分组实验。事先布置学生准备水果等材料,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实验室提供的灵敏电流计制作水果电池,并检查电压和电流大小。该实验仪器药品简单易得,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未来绿色能源的开发欲望。
又如,上苏教版化学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中,我将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改成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难溶物PbI2在水中是否存在部分溶解。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可行
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下实验的步骤与结论。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他们设计各种不同方案,如有:①将PbI2少许加入装盛50ml水的烧杯中,搅拌后静置,于上层清液中加入KI溶液,观察烧杯中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②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KI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③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等多种方案。当他们在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时,一方面学会了科学探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一种活动,“活动与探究”反映了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理念:一是“做科学”;二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然而,课堂容量和实验室设备、器材等方面因素是有限的,在指导学生做活动探究时,我们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材中设计的大部分实验都比较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有的实验反应时间过短或过长,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有的实验很容易失败;有的实验有危险性不利于学生或教师现场操作。对这些实验如能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用资源,在化学课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媒体,可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收到很好的教学效
果。
对需调节反应时间的内容,对于一些反应太快的实验,可播放录像实验的慢镜头来引导学生观察;对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氯气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等,反应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实验过程的压缩镜头,让学生在短时间里观察其反应现象;对于钠与硫粉研磨时易爆炸,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模拟爆炸实验;又如在演示浓硫酸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硫酸,会带来什么后果,这种不方便用实验来探究的实验,也可通过动画模拟来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有些探究实验内容需多次反复地呈现出来加以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录像视频加以研究。总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增大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