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湛江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湛江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0 23:11:45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凌(______)空 翘(______)首 酷(______)似 屏(______)息 敛(______)声 眼花缭(______)乱 悄(______)然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春望》,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春望》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伤乱思家之情,睹物伤情,由家及国,由己及人,感情沉郁,富有感染力。

B.首联形象地描绘了洛阳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国都残破,城池荒凉,人民稀少,荒草遍地。 C.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倒装的句式,概括诗人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D.最后两联道出了诗人的企盼:烽火不断,道路阻隔,要得到家人的一封家信,又谈何容易,日思夜想,头发都白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软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卒:士兵 .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0.(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

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划分停顿。(2次)(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解释加点词语(3分) 1.

略无阙处 ②吾忘持度

③遽契其舟 ④虽乘奔御风 ⑤拔山倒树 ⑥重岩叠嶂 3).翻译句子 (2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6分)

①《三峡》的作者 _ ,是 (朝代)著名 家、 家。课文选自 。三峡指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 、 、 。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以“峻”状 ,以“荣”状 ,以“茂”字状 。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掀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成为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总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许多老榕。不用说,它们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我禁不住呆呆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这时,老榕树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教人想起他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他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似的,他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详地屹立着。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 2)第③段描写松树、芭蕉、修竹、槐树之类的大树,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

5)如果“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这时,你会对榕树说些什么呢?

12.阅读“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我的眼泪又来了”,回答问题

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买橘是否矛盾?为什么?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选文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原因是什么? 4)“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语言表达

13.15.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中“闲人”的含义? 八、作文

14.无论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还是朱德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用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请你以“____________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恰当地穿插进议论和抒情;③要有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C 二、名句默写

6.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三、字词书写

7. líng qiáo kù bǐng liǎn liáo qiāo 四、诗歌鉴赏 8.1)B

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情怀。 五、文言文阅读 9.1)D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3)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4)【甲】文流露出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文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10.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①略无阙处 同缺,缺口或空缺 ②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码

③遽契其舟 立刻 ④虽乘奔御风 奔驰的快马(奔马) ⑤拔山倒树 移,搬开 ⑥重岩叠嶂 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深水倒映着山水草木的影子。

4).①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②水、山、柏树、草 六、现代文阅读

11.1)表面上指榕树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暗含对榕树“有了越多的根,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根扎得越深,和培育的土地关系越密切”倔强的生命力量的敬意。

2)用植物界中的松树、芭蕉、修竹、槐树之类的大树,侧面烘托榕树的“大”,体现榕树独木可以成林,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的特性。

3)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现”“悬挂”“贴附”等词语的使用,赋予榕树以人的情态,还将榕树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比作“古怪的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的大胆和爽快。

4)主要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榕树发达的气根,表达作者对榕树顽强的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5)示例:榕树,你把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能够万劫不摧,永远豪迈安详地屹立着,我从中明白了只要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密切,便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的道理。

12.1) 不矛盾。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虽然艰难,但他心里却很高兴,表现了父亲尽到了关怀、照顾儿子的责任后的愉快、满足和放松。

2) 父亲是一个细心而又关爱孩子的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凌(______)空 翘(______)首 酷(______)似 屏(______)息 敛(______)声 眼花缭(______)乱 悄(______)然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春望》,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春望》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伤乱思家之情,睹物伤情,由家及国,由己及人,感情沉郁,富有感染力。 B.首联形象地描绘了洛阳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国都残破,城池荒凉,人民稀少,荒草遍地。 C.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倒装的句式,概括诗人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D.最后两联道出了诗人的企盼:烽火不断,道路阻隔,要得到家人的一封家信,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