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格式规范-批注版

论文格式规范-批注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22:33:13

浅析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国际商学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24042009135 陈伟鸿 指导教师 陈湉

【摘 要】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缓慢矛盾突出。 本文从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入手,综合了多位研究者的观点,分析了福建省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目前福建省农村金融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农村金融;金融体系

随着近年来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资金的需求总量逐年增长,需求结构也不断变化,金融资金的需求用途和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如此,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的变化、农信社反复地改革体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使得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严重供不应求,农村金融整体功能实力下降,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明显弱化。因此,怎样才能实现农村金融和县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重构农村的金融体系,已经是当前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政策问题。

一、关于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

(一)关于福建省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研究

从1994年至今,福建省经过了很多次的改革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由农信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两千余个农信社机构,八百多个在全省的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有9家在全省设市级农业发展银行分行和17家市级分行科室的派出机构,全省县域设有各商业保险公司一百多家支公司和保险营销部八百多家。

表1 福建省支农贷款机构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农业银行 余额 83.52 89.21 89.65 88.17 90.16 占比 21.49% 20.51% 17.27% 15.30% 14.05% 农业发展银行 余额 47.41 46.8 45.33 49.16 59.65 占比 12.20% 10.76% 8.73% 8.53% 9.30% 农村信用社 余额 184.27 213.45 271.39 325.81 387.22 占比 47.41% 49.07% 52.27% 56.53% 60.36% 余额 315.2 349.46 406.37 463.14 537.03 合计 占比 81.09% 80.34% 78.27% 80.36% 83.71% 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占比计算的分母为各年支农贷款余额。

如表1所示,福建省支农贷款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间银行的支农贷款余额占了大部分,保持在80%左右。其中,农村信用社占的比重最大,农业银行次之,然后才是农业发展银行。但从2001年到2005年间,农业银行的支农余额占比逐年下降,农业发展银行从2001到2004年间也是逐年下降,只有在2005年才稍微上升。而农村信用社的占比则逐年上升,垄断的趋势更加明显。

(二)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内涵的研究

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是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它包含融资的主体、方式和渠道,金融机构体系以及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因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也主要包括了以上方面。农村金融又是农村经济与整体金融的综合,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整体金融的影响。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服务体系又有不同,所以它既要符合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充分表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特殊性,又要做到实现国家保护

1

支持和发展农业经济三个层次的目标。

二、关于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基本情况

图1表明了1999至2002年之间福建省县域农信社发放的农贷占县城存款总额比重、占县域金融机构全部农贷的比重和县域农贷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由图1可以知道,这几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农贷份额有很大的增长,但农村信用社存款占县域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重却一直没有多大波动,与其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

90?p`P@0 %099200020012002县域农信社农贷占县域金融机构全部农贷比重县域农信社存款占县域存款总额比重县域农信社农贷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

图1 福建省农信社县域农贷与存款的比重分析

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近些年来,福建省农村金融机构对服务现代农业形式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到2007年底,福建省银行机构农业的贷款余额为四百多亿元,涉农贷款余额为九百多亿元。此时,农户小额信用的贷款余额为十亿元,而农户小额信用的贷款面也达到了9%左右。从2006年开始试点的一些农业保险项目,也有了一些成果。

表2 “十五”期间福建金融支农总体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年月 支农贷款① 余额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388.7 较上年增幅 农业的贷款余额 220.31 263.43 337.27 382.79 429.58 其中 乡镇企业的贷款余额 113.88 117.59 132.26 140.58 148.81 农副产品的贷款余额 54.51 53.94 49.68 52.99 63.12 434.96 11.90% 519.21 13.37% 576.36 11.01% 641.51 11.30% 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农业贷款如表2所示,“十五”期间福建省支农贷款的余额逐年上升,并且较上年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余额的增幅最大,说明支农贷款的重心是再支持农业贷款上,2001年到2005年间农业贷款余额几乎翻了一番。

虽然近年来福建省的农村金融服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农村金融体系还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

2

个软肋。整体农村金融环境不容乐观,农村资金外流严重,政策性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农业对金融的需求。

(二)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求情况的分析

1.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到2005年年末,福建省总共有人口三千三百八十四万人,其中有两千四百零六万人是农业人口,农户总共有六百八十一万多户。到2006年末,福建省农村住户人均总收入有5981元,总支出是4918元,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482.6元,增幅是8.78%,支出同比增加高一点达8.95%。农业人口的收入在家庭的经营收入最大,然后是工资性收入,最后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061.29元,1855.02元,457.62元和97.83元。其支出主要在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家庭经营费用,转移性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这些方面,分别为77元,899.64元,297.54元和3217.66元。

农村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生产性的金融需求和生活性的金融需求两方面。近年来,农户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农村的金融需求越来越远离农业生产,目前的小额贷款已经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正在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户、合作社以及其他形式的经营实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由此可以知道福建省农户的金融需求不足,所以提升空间还很大。

2. 供求失衡的分析

9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 0020012002200320042005福建省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福建省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福建省全省存贷比

图2 福建省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与存款的比重分析

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如图2所示,从两千年至两千零五年期间,福建省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一年比一年低,县域金融机构的贷款与福建全省金融机构的贷款比重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福建省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保持在29%左右,从表上看我省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明显低于福建省全省的存贷比。

农村金融供需失衡,一方面表现在总量上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表现在细分市场上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从总量上看,县域贷款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率远远低于全省一般水平。2008年末全省县域涉农贷款余额占县域生产总值的37.11%,全省该比率为91.39%。从结构上看,首先是产业上的失衡,涉农贷款中有近半数用于支持农村企业的非农生产,支农力度有所削弱。其次是细分市场的失衡,主要体现为农村大企业的贷款参与度较高,而对农业生产贷款及农户类贷款则参与不足。

三、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农村金融组织功能存在的问题

1.我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缺失

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逐步从县级市场退出,机构网点只减不增,业务战略性撤离农村金融市场。福建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以农信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但证券、期货、信托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却非常少。而农业发展银行在也在不断缩小农村的业务和市场监管,这更使得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很

3

难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

表3四大国有银行在福建省的县域机的构撤并情况 行别 时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工行 精简数量 精简的县及县以下机构数量占精简的全部机构数量的比 80% 72.90% 60.38% 农行 精简数量 精简的县及县以下机构数量占精简的全部机构数量的比 86.67% 77.27% 82.61% 76.76% 84.78% 中行 精简数量 精简的县及县以下机构数量占精简的全部机构数量的比 100% 77.27% 79.41% 77.78% 100% 建行 精简数量 精简的县及县以下机构数量占精简的全部机构数量的比 90.48% 55.56% 90.48% 71.05% 70.37% 32 78 64 52 102 76 109 78 2 17 27 7 1 19 27 62 31 19 数据来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福建省分行。

如表3所示,福建省四大银行从2001年到2005年每年都在精简县域机构。精简的县及县以下机构数从2001到2005年每年都是占那一年精简的机构总数的大部分。

2.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整体实力较弱

一是福建省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差,全省农信社截止2005年底亏损挂账达到了7.18亿元。二是我省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落后,没有真正按法人治理机制规范来操作,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内部机制也不健全。三是农村既然的专业人才不足,使得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没办法满足当前农村多种多样的金融需求。

3.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对农村的贷款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质押及不动产等担保。但农业贷款的对象大部分是个体农户、种养户以及乡镇中小企业,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门槛太高,农户通常缺少合格的可抵押担保的财产,没办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银行贷款资金。

4.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狭窄、产品单一,创新不足

目前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只有银行业提供的存贷款服务,农业生产的保险和商业性的保险服务缺乏,农村企业很少能够直接融资。现阶段农村居民自己需求的数额和期限多种多样,贷款的期限、结构以及金额等方面已不适应于农村资金需求的特点。仅靠农信社的联保贷款和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多方位的金融需求。

(二)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农信社、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商业保险公司的县域分支机构构成了农村金融组织,前三者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但基本只有农信社在本地区发放贷款,造成了农村资金的严重净流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从农村的撤退,也使资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又因保险渠道分流了一定量的农村资金、农信社富余资金参与同业拆借或买国债,农行资金投入大幅下降等原因,使得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表4 福建省农村资金从2001至2005年的流出状况

单位:亿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资金总流出 647.1 776.63 857.53 990.63 1191.82 工商银行 90 107 117 117 152 农业银行 89.9 126.1 141.7 178.5 224 中国银行 138 162 170 191 198 建设银行 145.33 173.94 167.96 169.81 203.77 农业发展行 -44.08 -40.23 -40.12 -45.65 -53.37 农村信用社 79.95 86.89 105.15 137.74 184.51 邮政储蓄银行 148 160.93 195.84 242.23 282.91 4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文格式规范-批注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浅析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国际商学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24042009135 陈伟鸿 指导教师 陈湉 【摘 要】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缓慢矛盾突出。 本文从福建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入手,综合了多位研究者的观点,分析了福建省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目前福建省农村金融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农村金融;金融体系 随着近年来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资金的需求总量逐年增长,需求结构也不断变化,金融资金的需求用途和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如此,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的变化、农信社反复地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