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月城正本1项目发展态势研究报告,王志纲 - 图文
长沙苗圃项目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二、长沙城市规划及区域功能研究
1、长沙城市格局现状 (1) 城市布局与区域功能
1) 城市空间布局:一江两岸,西文东市
长沙东西窄、南北长,属多中心城市。 1921-1946年间,长沙曾先后做了9版城规,并提出了“拓南兴北”、“西文东市”、“兴建卫星城”等构想。建国后长沙的城市发展实际延续了民国的部分理念,以湘江为轴,形成了河西教科文区、河东商业/商贸区空间布局。 长沙的城市格局受大型政府公建、产业拉动较大,交通改善、开发区的崛起、省市行政中心迁址等要素直接影响了城市格局。 2000年以来,长沙市以市委、市政府机关新址和省政府机关新址、新世纪体育文化城、金鹰影视城、岳麓山大学城、霞凝新港城“两府四城”的建设为龙头,按照繁北拓南、西文东市的规划,沿湘江-京广线、319国道十字拉开了城市骨架,形成了山水洲城特色。 2004年,随着城市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各区功能分化更加明显: 天心区:随着省政府机关大院的迁建,省地质博物馆、会展中心等一大批省、市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在周边开工,加上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体育新城的建设,长沙城南正成为全省的行政中心和省会的体育场馆重心 开福区:随着霞凝新港城、长湘公路等12项总投资42亿元重点工程的建 21
长沙苗圃项目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成,使长沙城北形成巨大的物流中心 雨花、芙蓉区:在2002年、2003年拓建了火星南路和人民东路后,新区治随之搬迁,城区面积相应地往东南、往东方向扩大了一倍。万家丽、马王堆等10多个建材、家具大市场相继在新城区落户,一个巨大的市场群在长沙城东崛起 岳麓区:随着市委、市政府机关新址搬迁,以市委、市政府配套建设为重点的城市综合职能区正在成形。在市府机关、岳麓山大学城、高新区拉动下,城西崛起文教科研城区 小 结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城市继续沿十字扩展,正在形成: 东生产制造区,西科研文教区,南省级行政生活中心区,北大型物流、重工业区,中部商业商贸区的新格局。 2)区域产业功能:东制西高、南轻北重、中商贸
长沙产业呈:“东制西高、南轻北重”(城东制造业、城西高新技术产业、城南轻工业、城北重工业)整体战略布局。 城东:以开发区为龙头发展现代制造业 城西:以高新区为龙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城南:发展传统轻工业 城北:随着霞凝新港城的建设,星城物流中枢、长沙乃至全省的水运枢纽、内河主枢纽港、国家对外口岸延伸港、全省航运中心和集装箱重点港口浮出水面。以港口、铁路枢纽为依托,发展重工业 (2) 城市人口分布
长沙非农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2002年市区人口188.9773万,各区人口分布比较均衡。 近年来受大学城和高新区强力拉动影响,各区人口增长很不均匀,河西岳 22
长沙苗圃项目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麓区人口增长最快(8.15%)。 2002市区总人口分布2002市区总人口分布雨花区雨花区22"%开福区开福区21!%芙蓉区芙蓉区18%天心区天心区20 02年人口净增率2002年人口净增率41.5641.5637.2237.22芙蓉区芙蓉区37.2734.3737.2734.37天心区天心区岳麓区岳麓区开福区开福区雨花区81.5181.51雨花区市区市区岳麓区岳麓区19!.6821.68 岳麓科教城是长沙2001-2020年发展重点。以2002年净增速率计算,岳麓区未来8年内年均净增人口3.85万人。以此计算,到2010年,岳麓区将成为长沙人口第一大区。
小结:本案应对开福区导入的人口加以关注。 2、长沙城市发展趋势 (1) 未来5年左右,将形成“东部生产制造城,西部科研文教城,南部省级行政生活中心区,北部大型物流、重工业城,中部商业商贸区”的新格局
中部:以老城原有的商业中心区、商贸中心为基础,成为长沙中心商业区和湖南的商贸区; 城东:重点发展长善垸、圭塘地区和沿长永高速向东伸展的星沙、马坡岭 23
长沙苗圃项目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部分。以开发区为核心,正在崛起现代生产制造城; 城西:以高新区、市政府新址、岳麓大学城为核心,科研文教城已经初具雏形。将成为体现长沙城市新世纪风貌的,以科技文化、市行政办公为特色的城市综合职能区; 城北:随着霞凝新港的建设,未来正在崛起大型物流、重工业城; 城南:在以省府新址为核心的系列大型公建拉动下,正在形成省级行政生活中心区。 小结:未来5年内长沙重点发展方向:城南、城东、城西。 (2) 未来15年内,长沙城市将重点沿湘江、319国道两条主生长轴线、京珠高速次级生长轴线十字拓展,构筑“一主、两次、四组团”空间结构,重点建设河西新城、星马新城、省政府新址片区
河西新城:城西。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控制65万人。利用科研院校云集和高新区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文化科教产业中心。 星马新城:城东。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控制53万人。以星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广电中心、世界之窗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工业、文化休闲产业。 暮云组团:城南。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控制9万人。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等区域性公共设施。 捞霞组团:城北。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控制14万人。成为水运、铁路、公路的中转联运中心,大型物流中心,大运量的工业基地。 高星组团:城西北。建设用地16平方公里,控制14万人。成为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市区新产业开发及置换外迁企业基地。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