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人教版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7-17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整理
1、预作:练习二7-17题
2、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引导归纳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4、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6、练习二12、1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7、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五、总结全课:今天有什么收获? 反思与感悟: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吴爱青供稿)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 例2 例3 例4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编写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注意: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第一课时 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内容:课本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设计 一、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17~18
2、你能回忆哪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 3、根据教材介绍,你了解到什么知识?有什么困惑? 尝试练习
1、你能填一填吗?
▲ ◎ □ (1)◎在★的( )方向上, ★在◎的( )方向上。 ○ ★ ☆ (2)△在★的( )方向上, △在●的( )方向上。
△ ◇ ● (3)★在( )的正北方,( )在★的正北方。 (4)★的南偏西是( )。 (5)▲在★的( )方向上。
2.(1)超市在小红家( )方向( )米处,也可以说在小红家( 方向( )米处。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