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1:26:13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和三种方法来收集气体。 2.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操作。

3.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鉴别常见的气体,并能描述实验现象。

4. 初步学会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气体制取实验再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3. 通过装置改进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利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实验操作的探究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情感。 专题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操作。

2. 运用气体制备、净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及优点的理解。 2. 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方法。 课时安排:

本专题的复习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常见气体的鉴别与除杂。

点评:复习的目标能细化到三维目标,这在复习课难能可贵,其设置的目标也能充分体现本专题的学习要求,语言叙述清晰明了,重点、难点把握得当,课时安排符合复习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复习

1. 请按下列图示,回忆相关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请及时翻阅教材或与同学交流。

2.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常见气体的制取知识有了一定积累,请你回忆下列相关知识。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 、 、 ;化学方程式: ;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或 。 (4)试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

①选择发生装置A制取气体应具备的条件是 、 ;选择发生装置B制取气体应具备的条件是 、 。

②C、D、E为气体的收集装置,C适用于 ;D适用于 ;E适用于 。

设计意图:作为复习课,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各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为学生课前能有效寻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特地设置了相关思维导图,由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老师进行罗列,一是占用大量的时间,二是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保证复习效率,所以提供一个知识框架,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的同时建构知识网络。

点评: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接受新知识的阶段,作为复习课需要学生在此环节再现新课学习时的相关知识,然后独立进行分析、思考、消化和归纳,甚至能简单的应用,因此,课前预习案实际上是自学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环节。案中这一环节设计很好,能做到该放的放,该收的收,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实现预习的目的。

课中共同探究

环节一、情境导入

预先收集一瓶气体,告知学生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请学生通过分析,可能是哪种常见的气体?

你的猜想是: 。如何制取这种气体呢?

设计意图:作为复习课,容易上得单调,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挑战才能激发攻克问题的欲望。

点评:目前的现状而言,对于情境的设置是否应为后续阶段的问题解决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是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教师们关注得还远远不够?本环节基本做到情境设置能为后期学习服务,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很容易将学生思维引导到课堂主题中。同时,这种通过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开放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积极思考。由于本环节中没有提及,我想若是让学生在猜想后,能亲自上台检验一下,效果就会更好啦。

环节二、我来归纳

我们前期重点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我们能从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原理、收集、验满、放置、实验步骤等方面归纳相关知识吗?

1、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主要考虑反应能否进行、反应的快慢、生成物的纯净以及原料的价格等。 (1)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含氧化合物分解的方法。常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碳酸盐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实验室中用块状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两种药品。碳酸盐不宜采用碳酸钠,因为颗粒细小和酸反应速度过快;酸不宜采用硫酸,因为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也不宜采用浓盐酸,因为挥发性太强使二氧化碳中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3)制取氢气:采用的是活泼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酸不用硝酸和浓硫酸等氧化性酸,没有氢气生成;不优先选用盐酸,因为收集的气体含有杂质氯化氢;金属不用镁、铝,活动性强反应速度过快;也不用铁,活动性弱反应太慢。

2、发生原理

气体的发生主要考虑两大因素: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要熟悉以下两种类型: 反应物状态 固体 反应条件 加热 反应类型 固固加热型 发生装置 举例 1.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氧气 固体、液体 常温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固液常温型 2.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3.锌和稀硫酸制氧气

3、收集原理

气体的收集也主要考虑两大因素: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同时要考虑气体的化学性质以及毒性等。 密度 溶解性 大 小 / / / 是否与水反应 / / 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否 否 毒性 无 无 收集方法 收集 装置 举例 向上排空气法 O2、CO2 向下排空气法 H2 小 否 / 有 排水法 O2、H2 4. 验满原理

排水法因为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里气体逸出情况判断气体是否收集满。排空气法可以利用气体各自的性质来实验,但要注意位置在瓶口。

如:二氧化碳: ;氧气: 。 5. 放置原理 主要由气体密度决定:密度比空气大的用玻璃片盖住正放于桌面;密度比空气小的用玻璃片盖住倒放于桌面。

如:二氧化碳: ;氧气: ;氢气: 。 6. 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制取气体首先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第一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着装药品,若只是固体物质,一次性装好后再固定装置;若是固体和液体两种,一般先装固体,安装好后从长颈漏斗加液体。开始反应排尽空气后收集。结束时要考虑仪器的安全

常规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的 ;

②为了均匀受热,药品应该 在试管的底部;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④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⑤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不要插得太深,更不要插入反应物中; ⑥注入液体的长颈漏斗管口,应 。

⑦固体与固体进行加热反应时,试管口要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⑧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⑨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 ;

⑩实验结束时,先 ,后 ,以防止因装置冷却致使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设计意图: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这三大气体的制取知识,是初中的重点知识,其中又以氧气、二氧化碳为主,所有中考这类考题都围绕相关制取原理来设计。通过设计了六个制取原理(反应原理、发生原理、收集、验满、放置、实验步骤及注意点等)的相关知识,学生只要归纳掌握好,对解决相关试题有较大帮助。

点评:要为本环节设计点赞,我们平时看到的教参一般都是关注反应原理,而本设计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和三种方法来收集气体。 2.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操作。 3.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鉴别常见的气体,并能描述实验现象。 4. 初步学会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气体制取实验再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3. 通过装置改进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利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实验操作的探究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情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