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作者:张庆贺
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网络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web2.0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其中对网络媒体接触率较高,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及不同的研究范式做了简单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几个主题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媒介素养
媒介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由于使用的媒介不同,人类已经经历了四个传播时期: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相应的网络应用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从网上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渠道也出现新的形式。从“门户网站”到“微博”,人们摆脱被动的信息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媒介素养”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2013年11月22日上午10点30分许,青岛市输油管道泄露爆炸,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11月24日新浪微博中出现这样一条博文“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爆炸,48条人命死亡,当地报纸却噤若寒蝉。这不是媒体人的耻辱,而是背后维W思维的耻辱。官媒除了宣传各种批示,只知道让网友点蜡烛煽情。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丧事当喜事办的闹剧?请公务员们最起码对得起工资,防患于未然、危机时如履薄冰、沟通时真实透明。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同意请转发”,此条微博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其转发评论量特别高,青岛当地的几家主要纸媒也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但事后这条微博却被证明是不符合事实的,《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等几家主要报纸都对爆炸事件做了详细报道。12月初网上流传一则新闻说一名10岁男孩充电时玩手机发生爆炸,造成整个手掌被炸烂,并配有图片。这条消息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被广泛传播,一时间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恐慌。事后证明这也是一条虚假新闻,手机爆炸的原因是由于男孩不正当操作造成的,手机充电并不会造成那么大危害。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媒体使得人们在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同时又可以传播信息。这在保障人们的言论自由的同时,又造成虚假、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的大量出现,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辨别和抵制这类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概念界定及研究历程
关于媒介素养,英国学者大卫·布金汉姆将它定义为“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按照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领袖会议”的定义,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①另外日本媒体教育专家铃木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