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0所名校】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的言行,却从不检举弹劾;为廷尉正,被认为判案公平。
C. 黄霸注重教化,明于治政。他制订条令教则,由各方父老、基层小吏颁行于民间;与官吏民众交谈时,反复推求,掌握很多隐秘之事,以资参考。
D. 黄霸体恤百姓,关怀属下。他任颍川太守时,让邮亭乡官养鸡、猪,以赡养贫苦之人;不愿因老病辞退属下,治内户口逐年增长,治绩为天下第一。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2)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扰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注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抵死:总是,老是。
1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两词以景引情,以“帘幕”“行云”起兴,引出并衬托闺妇孤独之情。 B. 两词以动作写情,以“醉醒”“独语”写闺妇倍加思亲念归的痛苦之情。 C. 两词均写到花,晏词“余花”写春之流逝,冯词“千花”状春之繁盛。 D. 两词均写到“双燕”“柳絮”,均是以哀景衬衷情,突出思而不见的悲哀。 E. 两词均借景抒情,以春景抒发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18.两首词的结尾在抒情手法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 ”阐发了他见到贤能与不贤能的人的不同的处世原则。
(2)《琵琶行》结尾处“ , ? 。”描述了琵琶愤激幽怨的曲调引起了听众和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的情形。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暑不仅仅是大家通常认为的“热晕了”这么简单,而且①_______,任何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的情况都可能引发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治疗,②__________。专业医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中暑的急救知识,以便③_____________,保证健康、挽救生命。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多次看见她从这个医院走出来,才知道这位热心帮助病人的大姐原来是医生。我家做医生的多,我叔叔伯伯都是医生,所以我姐姐也当了医生。昨天,我姐姐来学校找我,提起我将来的发展,她建议我打好数学、英语、化学的基础。不过我想,我又不想当医生,打那些基础干什么!
①多次从这个医院走出来的人不见得是医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追求。除了祭奠先祖故人之外,还有阖家团圆、共叙亲情之意,更包含着追思前贤、缅怀英烈的传统,这是我们应当薪火相传的文明基因。清明节对进一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清明节到了,学校拟举行升旗仪式,请写一篇国旗下演讲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三)
语 文 答 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长袖善舞:长衣袖便于舞蹈,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不能形容擅长舞蹈,使用错误。②一遐六二五,也称“一推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口诀,说的是旧秤一两,后退一位数,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借用作推卸干净的意思,使用正确。③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使用错误。④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这里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使用错误。⑤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使用正确。⑥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使用正确。 2.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根据研究报告指出”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可在“贫困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前加“对”;C项,“至少数名”表意不明。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根据研究报告指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C项,“反问”错,应是设问。这种设问问而不答,目的是让读者去联想,去回味。 4.C 5.D 6.D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魔幻现实主义是指作品的内容不拘泥于现实,而非具体的叙述手法;B项,“超级现实主义”错,“超现实主义”的“超”义为“超越”,不是“超级”;D项,原文说
“描写”,选项改说为叙述。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对比、比喻论证”错,文中没有进行对比和比喻论证。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前后无因果关系。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玉米人”的说法,并提到玉米和印第安人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印第安人之所以被称为玉米人,是因为他们与玉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7.D
8.(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马河比作温顺的白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马河不狂暴、不刻意地给两岸人们带来恩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念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河流人格化,表现了白马河对被自己淹死的人残酷无情,对活着的人既爱又恨,表达了作者对白马河的敬畏之情。
9.①外面的世界很美丽,不必贪恋平庸的生活,应该走向远方见识更多的精彩。②靠好运气挑衅大自然是危险的。③自然有瑰丽的一面,也有不可侵犯的某种神秘的力量。④不能忘记给生命带来幸福或伤痛的事物。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标题,B项考核语段的作用,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死人在乡村不算大事”原文无据。从倒数第三段来看,是救人在乡村不算大事,人们对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要求赏析文中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效果,答题时先答出修辞,然后解释,最后分析艺术效果,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马河比作温顺的白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马河不狂暴、不刻意地给两岸人们带来恩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念之情;第二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无生
命的河流人格化,表现了白马河对被自己淹死的人残酷无情,对活着的人既爱又恨,表达了作者对白马河的敬畏之情。
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白马河给作者带来哪些启示,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它催促着一个孩子结束对庸常的贪恋,顺着被某种感觉启动的方向走出,走出河流,走向遥远”“我一直觉得是那次的跳河游戏挑衅了‘河神’,才导致后来差一点儿死在白马河里”“这是我对白马河的回忆,它曾让我第一次体验到生命中那近似瑰丽的一幕,也曾用神秘的力量想要夺走我的生命”概括答题要点。 10.C 11.BC
12.结交朋友要有利于事业进步。①广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笛卡尔和梅森、迈多治、费马、罗伯瓦等很多极为重要的人物每周聚会,互相切磋,促进了学术进步:②躲开朋友们的打扰:笛卡尔觉得巴黎的社会生活烦腻,退避隐僻处所研究几何学;为确保安静,在荷兰军队里入伍。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养成好习惯的原因错,每天早上总是很晚才起床是外因,内因是笛卡尔的好学;B项,“归纳推理”错,原文说“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思索着存在,思索着怀疑”;D项,原文说“有着直接的关系”,未说是笛卡尔“发现”的(实际上,笛卡尔发展了伽利略运动相对性的理论)。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是首个将怀疑形成确定理论的哲学家”原文无据;D项,“欧洲17世纪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错,应是其中之一;E项,按时间顺序错,文本主体部分依次介绍了笛卡尔在哲学、数学及物理学上的贡献,是按逻辑顺序写的;文章写他的成长经历及后文写他的影响、去世及后人对他的纪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是迪科尔“对待朋友的态度”的启示,注意根据文中的事例然后概括,如根据“笛卡尔和梅森、迈多治、费马、罗伯瓦等很多极为重要的人物每周聚会,互相切磋,促进了学术进步”概括广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根据“笛卡尔感觉巴黎的社会生活烦腻,退避隐僻处所研究几何学;为确保安静,在荷兰军队里入伍”概括躲开朋友们的打扰等。
点睛: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明确答题的方向。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13.D 14.C 15.B
16.(1)过了几天,那位吏员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见到他就迎上前慰劳说:“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
(2)许县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即使只是稍微有些耳聋,又有什么妨碍呢? 【解析】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A项,“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意应为“公家和私人的损失很多,所换上的新官又未必贤能”)错;B项,“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意应为“大凡治民的道理,主要是做得不要太过头罢了”)错;C项,两处皆错。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高第”,文中指官吏的考绩优等。
1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B项,“从不检举弹劾”错,原文说“霸阿从不举劾”,是说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