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2、了 解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工具-天平,并让学生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3、引导学生进行 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数学书100、101页,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构 建 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形成对单位克的理性认识。2、了解天平的作用重点难点 以 和使用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学 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天平、黄豆等 为 主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体 一、导入新课 的 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支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几样堂 东西。出示例1图,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教 学 生:口香糖3克,菊花茶12克,瓜子100克。师:3克、12克、100克都表示的是模 什么?克是什么意思? 式 师:每种物品都有重量,在日常生活中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做单位表示。这三样东西哪个最重?哪个最轻?为什么? 师:3克、12克、100克具体是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认识质量单位——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是=是国际上通用质量单位之一,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2、实践感知1克。 (1)1克有多重?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师:你们想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吗?拿出准备好的1个2分硬币看一看,再放在手中掂一掂,感知1克的质量,谈谈感受。 生讨论后,师小结:克是很小的质量单位,一般用来表示很轻的物体质量。
3、天平测重1克。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用手掂一掂来感知物体的轻重,但是这种方法不能知道物 集体备课
教 学 设 计 品准确的重量,我们一般用什么办法知道物体的具体重量呢?联系实际说一说。 (1)认识天平,出示课件,依次闪烁各部分及其名称。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盘一般放称重的物品,右盘一般放砝码。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说明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端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 (3)测量1克黄豆。 师: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数一数。再掂一掂。 (4)估一估,想一想。 完成101面“做一做”,出示羽毛、1角硬币等物品,让学生轮流掂一掂,交流讨论后汇报,老师点评。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三、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物体各重多少?一盒糖:45千克;一袋面包500g;一袋松子:300克 2、解决问题。一个2分硬币约重一1克,几个2分硬币约重10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 第一课时 克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测量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1克黄豆大约多小粒 个性设计 构
建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教学后记: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 1千克=1000克。2、认识常见的秤,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3、在实践活 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千克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00克食盐2袋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单位――克,除了克还有哪些单位是用来计量质量的?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新的质量单位。 课件展示例2.仔细观察,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一桶洗衣液净含量5千克,一箱苹果净含量25kg。 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净含量指的是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认识千克。 师:物品有多重除了用克作单位外,还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1千克有多重呢?2袋盐重约1千克,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袋盐,掂一掂,感知1千克的质量有多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师:洗衣液、苹果的质量单位使用了千克,而前面口香糖、瓜子的质量单位却使用个性设计 构 建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了克,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相对克来说,千克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通常情况下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品重量。 2、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每袋盐上的重量标签。一袋盐的质量是多少?(500克)2袋盐的质量又是多少呢?(2袋盐重1千克,于是我们知道1000克=1千克,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3、以“千克”作单位的秤。 展示课件第102面的几种秤。 集体备课教案
教 学 设 计 师:这些用千克作单位的秤,都有哪些秤呢?(电子秤、弹簧秤、还有体重秤) 师: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再分别观察弹簧秤和体重秤,看看所称的物品都有多重,说一说是怎么读数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6页第5题、第8题、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个性设计
构 建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