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仿古家具的制作工艺
下料后要进行组装前的粗加工,即尺寸要合乎要求,面板要拼接好,面板拼接时,纹理要对正,拼接的凹凸缝要严紧,整齐。面板拼接完成后,可以利用砂带机将拼接处磨平。
磨平时,前后左右都要兼顾到,可不时拉动面板,直到完全磨平为止。因为面板代表着家具的形象。因此必须加倍处理好。
雕刻(不读)
一般的仿古家具,素面的很少,大多都会在它的望板、边框、牙板上雕刻出不同的图饰,如龙、凤、狮、山水、灵芝等。
望板是指床、榻类家具中架子与腿连接的部位;边框也叫面边,是指心板周边外侧部位;心板是面板中间的面心部位;牙板是指柜类家具的最下边与腿连接的部位。下料以后,就进入了雕刻工序。
贴样子(不读)
根据各种望板、侧花板及牙子的尺寸画好图纸,图纸也称为样子。然后将样子用乳胶粘在板上。粘贴时,要用手将表面抚平,并放置一旁晾干。
起底或镂空(不读)
在贴好样子后,根据样子上的尺寸、图形,将多余的部分进行剔除,即起底或镂空,起底工序,原来都是用铲刀一点一点的铲掉,特别费时费力,现在则用一种机动立铣刀将其铣掉。
镂空时,先将材料用卡子固定在工作台上,如果样子上有的地方比较模糊,则还需用铅笔再描绘一下,使之清晰,防止镂空时出现误差。镂空时,力度的把握很关键,不能过深,也不能太浅,总之要做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凿活(不读)
经过起底或镂空后,花板上基本出现了花纹的雏形,但花纹都是直的,且比较粗糙,这就需要对这些花纹继续进行雕琢,雕工师傅们通过使用圆弧形的凿子把多余部分凿掉,将图案的大概形象凿出来,叫做凿活。
凿活是需要要灵气和悟性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同一种图案同一块花板,就可能出现不同的效果。
铲活(不读)
经过雕工师傅们凿活以后,花板上基本出现了花纹的模样,但仍然粗糙,这就需要铲。
铲就是要把图案的立体感铲出来,铲出更精确的形象,铲活的师傅们用圆弧形或平面形的铲刀把花纹上的刀痕铲光,铲圆,把原来起的底刮平。
平面形铲刀适宜于修整平面,圆弧形铲刀适宜于勾勒曲线造型。
若遇到面积较大的底子,就需要用不同型号的刮板来刮平整。
总之,要做到该圆的圆,该平的平,该方的方,该露底的露底,到铲活这一步,花纹基本上就定形了。
细活(不读)
花板在铲完以后,有一些细小的地方如树叶、水纹、狮子毛、人物的开脸,这些都是画龙点晴之笔,需要进一步完善、美化。这就要求具备更高超的手艺,业内称之为细活,做细活时,主要使用各种型号的三角刀来操作。细活完成之后,图案的精气神就完全凸显出来了,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地步。
组装(不读)
在花板雕刻的同时,木工应按图纸要求,对各种立橙、横橙、框进行制造榫、卯及试拼装。横牚是指椅子下面腿与腿之间横着的一个条形支撑物;立牚是指大柜上侧两扇门立着的条形支撑物。 榫是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部分,也叫榫头;卯是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凹进部分,也叫卯眼。仿古家具的组装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榫卯结构连接起来的。
榫卯结构是榫与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的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它可以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仿古家具一般不使用铁钉,而是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部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实牢固的整体。
根据图纸要求在制作榫头和卯眼时要绝对准确,不能差之毫厘。扣合要严密,间不容发,要有“天衣无缝”之感,榫卯接合要讲究交圈,不同构件之间的线脚和平面浑然相接,以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使之左右逢源,上下贯穿。
整个家具通过榫卯结构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合理连接。所以,中国古典家具能够延续到今天的仿古家具水平,与中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