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五)(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非选择题标准练(五)
1.(6分)(2019·杭州高三质检)A、B均是煤干馏所得的烃类物质,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A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其转化关系如图:
-1
请回答: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写出C+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有机物A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反应后的产物与E互为同系物 B.只用水一种试剂就可以将C、D、F三种样品区分出来 C.有机物B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D.煤的气化、液化也是综合利用煤的方法,都属于物理变化
解析:(1)A的摩尔质量M=1.25 g·L×22.4 L·mol=28 g·mol,故A为CH2===CH2,其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液体B为苯,D为硝基苯,由苯生成硝基苯的反应为取代反应。(2)CH2===CH2在催化剂作用下被O2氧化为CH3COOH(C);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E);CH3COOH(C)与CH3OH(E)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甲酯(F)和水。(3)CH2===CH2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反应后的产物为CH3CH2OH,CH3CH2OH与CH3OH互为同系物,A项正确;CH3COOH溶于水,硝基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只用水一种试剂就可以将三者区分出来,B项正确;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C项错误;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1)碳碳双键(1分) 取代反应(1分) (2)CH3COOH+CH3OH(3)AB(2分)
2.(6分)某同学用下列方案探究某带结晶水的不溶性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
浓硫酸
CH3COOCH3+H2O(2分) △
-1
-1
-1
- 1 -
请回答:
(1)X中的组成元素除H、O外,还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溶液Y久置在空气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有0.28 g(0.01 mol)CO气体生成,说明X中一定含有C元素,红棕色固体为Fe2O3,说明X中一定含有Fe元素,且n(Fe)=0.01 mol;由于X中仅含四种元素,故X中的组成元素除含有H、O外,还含Fe、C,则1.97 g白色沉淀为BaCO3,1.08 g无色气体中含有CO2,n(CO2)=n(BaCO3)=0.01 mol,根据该盐带结晶水,可知1.08 g无色气体中含有H2O(g),
m(H2O)=1.08 g-0.28 g-0.01 mol×44 g·mol-1=0.36 g,n(H2O)=0.02 mol,1.8 g X隔
绝空气加热得到的固体质量为1.8 g-1.08 g=0.72 g,该固体为铁的氧化物,其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0.56 g,则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0.16 g,故该固体为FeO,且n(FeO)=0.01 mol,综上可知,X中n(Fe)∶n(C)∶n(H)∶n(O)=1∶2∶4∶6,X的化学式为FeC2O4·2H2O。(2)溶液Y为FeCl2溶液,其在空气中被O2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2+4H===4Fe+2H2O。
答案:(1)Fe、C(2分) FeC2O4·2H2O(2分) (2)4Fe+O2+4H===4Fe+2H2O(2分)
3.(4分)亚硫酸盐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抗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但其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略)检测某食品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过加过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产生的SO2完全被X溶液吸收,假设食品中的其他成分不影响检测。请回答:
2+
+
3+
2+
+
3+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只要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即可使液体顺利流下
B.若X是NaOH溶液,可通过测定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准确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
C.若X是H2O2溶液,充分反应后加热除去过量H2O2,可测定出乙中n(H),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亚硫酸盐的含量
+
- 2 -
D.若X是BaCl2溶液,可通过测定生成的BaSO3固体的质量来计算亚硫酸盐的含量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2)通入N2,可将反应产生的SO2全部赶出,使其完全被X溶液吸收。(3)实验开始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除了要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外,还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A项错误;反应过程中,部分水蒸气也会进入乙装置中,所以不能通过测定反应前后乙装置的质量变化来准确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B项错误;当X是H2O2溶液时,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SO2+H2O2===2H+SO4,通过测定乙装置中n(H),并进行相关计算,可得到亚硫酸盐的含量,C项正确;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1)圆底烧瓶(1分)
(2)将反应产生的SO2完全赶出(1分) (3)C(2分)
4.(4分)(2019·浙江名校联考)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的粉末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别与40.00 mL 1.00 mol·L的FeCl3溶液反应,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
实验序号 ① 0.900 0 ② 1.800 0.640 ③ 3.600 2.480 ④ 7.200 6.080 -1
+
2-
+
m1(粉末样品)/g m2(反应后剩余固体)/g 2+(1)实验④的滤液中c(Fe)=________。 (2)原粉末样品中m(Fe)∶m(Cu)=________。
解析:(1)根据反应:Fe+2Fe===3Fe、Cu+2Fe===Cu+2Fe可知,40.00 mL 1.00 mol·L的FeCl3溶液消耗的金属的总物质的量为2.00×10 mol。因Fe的还原性强于Cu,故Fe先与Fe反应。分析实验③、④的数据,反应后固体质量均减少1.120 g,则实验④粉末样品中铁粉过量,减少的1.120 g固体为2.00×10 mol的铁粉,根据反应:Fe+2Fe===3Fe
-2
+
2+
-2
2+-2
3+
2
3+-1
-2
3+
2+
3+
2+
2+
6.00×10 mol-1,实验④的滤液中n(Fe)=6.00×10 mol,则c(Fe)==1.50 mol·L。-3
40.00×10 L
(2)分析实验②的数据,固体质量减少1.160 g>1.120 g,此时样品粉末中的铁粉完全溶解,铜粉部分溶解,剩余的0.640 g固体全部为铜粉。假设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为x mol,
??x+y=2.00×10-2
参加反应的铜粉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解得x=1.50×10,y=5.00×10
?56x+64y=1.160?
-3
-2
,故原粉末样品中m(Fe)∶m(Cu)=(1.50×10×56) g∶(5.00×10×64+0.640) g=7∶
-2-3
8。
答案:(1)1.50 mol·L(2分) (2)7∶8(2分) 5.(10分)(2019·台州市联考)硫酚
-1
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
- 3 -
常由氯苯与硫化氢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其典型的副产品为苯,有
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Ⅱ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Ⅰ为可逆反应,若其ΔS>0,则反应Ⅰ能否自发进行?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两个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可知,活化能:反应Ⅰ________(填“>”“<”或“=”)反应Ⅱ。
(3)为研究反应规律,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即将一定量的氯苯和硫化氢置于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均反应10 min,测定生成物的浓度,得到图甲和图乙。
①图甲中v正=v逆的是________点;C点的v正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v正。
②图甲中硫酚的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