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施蔬菜、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设施蔬菜、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计划学时 适用专业 开课学期 先行课程 平行课程 后继课程 1003086 72 设施农业技术 第三学期 植物及植物生理;农业生物化学 农业微生物;农业经营与管理 课程类别 学 分 开课单位 考核类型 专业必修课 4 化工系 考试 植物组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 一、 课程性质与定位
《蔬菜、花卉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课。本课程所设置的职业岗位为:蔬菜、花卉种苗的繁殖、蔬菜、花卉产品生产。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群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地区重点发展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产业及周边地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就业应面向基层、面向企业、步入中小城市。主要在城乡农技站、园艺站、园艺场、花木公司、园林公司、公园、植物园、花圃、苗圃、果园、茶园、药材基地、农业开发公司、农资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栽培养护、技术指导、种苗繁育、贮藏加工、检测收购、盆景插花制作及经营、组织培养、绿色产品开发利用、检测和发酵、市场管理、项目开发实施等相关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
岗位能力顺应新品种引进应用、新技术革新、服务产业化需求,蔬菜、花卉品种识别鉴定、蔬菜、花卉种苗繁育技术、蔬菜、花卉无公害栽培技术、有害生物预报防控技术、农业资源调查技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与营销技术、是核心技术;生产开发推广、设施生产与快繁技术、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管理技术、农业行政执法技术等为拓展技术。
该专业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及较强的工作主动性,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敬业精神;在教学上,要求强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求有大农业意识,能够胜任多工种技术的指导工作,同时能服务政府、服务农民,接受其他临时性任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 1 -
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协作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环境适应和心理调控能力;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阅读、应用写作与技术资料编写能力。
二、 课程设计与理念 1、课程设计
《蔬菜、花卉生产技术》的课程设计的设计依据是: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管理和蔬菜、花卉产品生产管理两岗位任职条件;不同类型蔬菜、花卉苗木生产过程;不同类型蔬菜、花卉产品生产过程;当地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种类;当地蔬菜、花卉产品生产种类。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①教学组织设计以可行性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②根据各项任务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③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是:① 教学标准: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② 岗位任务:本专业从事蔬菜、花卉栽培管理岗位的任务;③技术标准:从事以上岗位的相关技术标准;④ 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蔬菜、花卉工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状况:种植结构、可进行的实训项目,模拟生产实训。
2.设计理念
《蔬菜、花卉生产技术》作为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后继专业课程与技能的重要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经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意见、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多层面参与,形成以下课程设计理念:
(1)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服务高职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
- 2 -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课程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与基本操作、生产场景与教学无缝对接、兼顾生产季节性、兼顾学生共性与个性,强化操作、模拟、实际生产训练,重点以实际生产工作流程和步骤组织教学,确立教学内容,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知识、技能、素质融合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与能力提高相结合,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培养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以能力为核心
根据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先开设单项实训课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后实施任务驱动法(尽量与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开展品种识别鉴定、园场选择与整地、生产计划制定、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无公害生产、设施生产等综合实训,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教学的职业性。重点培养学生产与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运用知识、技能编制计划和资料,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强化校内、校外实训教学,模拟生产实际工作流程,校内教师和企业外聘人员共同完成综合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不断完善项目实训、提高拓展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
(3)以素质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强化组织协作,设计小组学习任务驱动,资料编制,计划制定,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促进通过校内学习讨论,协作拟定完成项目方案,对外进行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重视安全、注重环保,养成良好的吃苦耐劳、协调沟通、团结协作、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热爱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既会做事、更会做人。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 3 -
三、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主栽蔬菜、花卉的种类、品种、分布以及生长习性,掌握常规生产基础及技术,熟悉和运用蔬菜、花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和方法;具备山西省及周边地区常见蔬菜、花卉苗木和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能力。 2.技能与知识目标
(1)了解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主栽蔬菜、花卉的种类、品种以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主栽蔬菜、花卉品种生长习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掌握山西省及周边地区蔬菜、花卉产品无公害质量标准; (4)掌握蔬菜、花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和方法;
3.能力与素质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与课程论证,确定课程对应的基本岗位及岗位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项目为突破点,制定出本课程二级能力目标体系。
(1)能够正确识别蔬菜、花卉种子以及蔬菜、花卉种类;
(2)掌握种子质量鉴定和播前处理技术,能根据不同蔬菜、花卉类型确定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3)掌握蔬菜、花卉播种育苗技术,能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播种量、播种方式和时间,解决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掌握蔬菜、花卉定植、无公害生产技术,能根据无公害蔬菜、花卉产品生产规范合理选择生产场地、安排定植的时间、制定田间管理方案;
(5)掌握蔬菜、花卉嫁接、植株调整技术、花果管理技术和现代新型栽培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蔬菜、花卉新产品。
四、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4 -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