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课文说课

课文说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3 20:32:32

说课

我和老师们一块来交流第二单元的前三课及本单元的作文设计。

第二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和寓言体散文,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并在比较重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把他编入教材,我想意欲通过本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七——九年级阅读课的课程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 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鲁迅曾说过他的哲学全部在《野草》里面,他的散文诗主题含蓄隐晦,理解难度较大。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美,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文字精粹,蕴含丰富,在读中细品,方能领略其精华。

2、抓住文章末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联系南、北雪的景致,提炼文章的主题。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一句,堪称全篇“文眼”,也是命题者好点击之处。 3、作者描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句子,细致生动,用词准确。南方的雪“滋润美艳之致”,北方的雪“如粉、如沙”,作者为什么对北方的雪情有独钟?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什么象征义?这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也是我们阅读的重点所在。在仔细品读之后,你会明白散文诗的“言简意丰”的浓缩特点,为你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有益借鉴。对描写南北方雪的句子含义的理解,命题者光顾较多。

4、文章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全篇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结合自己阅读和感情体验,附录中对《雪》的赏析文章,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雷电独白”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凸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千古不

?

? ? ? ?

朽的爱国者的典型。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体会作品的雄伟气势和浓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屈原》中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难点,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故教学中要注意:阅读时,首先要注意体会全文由直接抒情的方式所传达的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其次要注意夸张、象征、比喻、反复等的大量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剧本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联系社会现实,仔细分析风雷电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写作目的。再次要注意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象。此外,全诗需要大声朗读才能体会其中三昧,朗读时请注意整首诗鲜明的节奏以及铿锵有力的声调。让学生提前对历史剧《屈原》的相关资料(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主要内容和人物情节等)进行搜集和阅读对理解文章是非常必要的。

《短文两篇》 这是文坛泰斗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发着其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的两篇散文诗。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显示作者要追求理想的人生。《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嫦娥是作者的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这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要通过朗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其次,要掌握本文借景喻人的写作手法。再次,《日》展现了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则集中体现的是他细腻幽静的一面,虽然两篇文章的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学习的时候注意把握这一点。要想很好的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作者的生平要让学生了解,注意通过关键性词语来把握文章。比如在文章中,要理解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它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姮娥奔月”,接着了解这些神话在这里的深意,从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 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 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写作训练

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自然界中这一组组壮阔而美丽的形象,在多情的作家笔下,化成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抒写着作家的情感、体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这告诉我们一切文章源泉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生活。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谈学生作文时说: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米”。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的能力。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语言非常优美生动。因此我引导学生从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入手确定作文训练内容:写景:以四季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为话题。要求:借景抒情;习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凸显自己的情感。描绘细腻生动,语言优美精炼。

此次写作的训练目的:1、学习作家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源泉。 2、学习并较熟练的运用写作技巧(借景抒情、对比、象征、联想与想象等的表现手法) 。 3、熟练运用修辞方法传情达意,使习作语言做到优美精炼。

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写作前的指导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没记得有过很精彩的写作指导课,而且进入初三,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跳跃,个性化的思考和看法已经形成,而且课程标准中也说应该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所以在学生写作前我不大愿意将学生的思维框住,而愿意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平时写作积累及他们的阅读积累写出百花齐放的习作。这可能会增加批阅的工作量,但却能真实发现学生在习作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加以个别指导。写作指导我更注重告诉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发现习作素材并积累下来。常给学生说得一句话是: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放过,好好构思,争取习作点滴进步。

写景篇

景物描写的对象:1、自然景物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观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按照“整体——局部(重点观察部分)——整体”的路子进行,不但要观察景物的静态,还要观察它的动态,抓住它的特征。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态势、光泽、声响等构造特征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从地理因素讲,高山、平原、荒漠,都是风姿迥异,即使同是风、霜、雨、雪、江南塞北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季节,南国北塞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写景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二、确定观察点,按一定顺序描写。

写作顺序指从什么写起,依次写什么,怎样结束,动笔前要想好。写景的顺序要符合表达需要。写景的文章,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我”(作者)观察的顺序描写,即按照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果是移动观察点,一般是将时间与空间的顺序结合起来写。 三、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状、大小、色彩等,又要写出它的动态、景物瞬间的形态、位置、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五、实景与虚景相结合。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六、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对大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

写景文章要把作者对景物的热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才能情景交融,感动读者。融情于景往往是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用抒情的笔调,直接或间接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热爱之情。

搜索更多关于: 课文说课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说课 我和老师们一块来交流第二单元的前三课及本单元的作文设计。 第二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和寓言体散文,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并在比较重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把他编入教材,我想意欲通过本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