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金属材料学习题

金属材料学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4:49:49

合金化原理

一基本概念

1 合金元素: 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种的元素。

2杂质元素: 冶炼时所用原料以及冶炼方法和工艺操作等带入钢中的化学元素。

3组织遗传: 对于高合金钢中粗晶有序组织,加热到到高于AC3,可能导致形成A晶粒与钢的原始晶粒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取向。

4回火脆性: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冲击韧性出现了两个低谷,叫做回火脆性。 a 第一类回火脆性: 第一个低谷出现在250~400℃之间,这是较低温度回火,引起的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回火脆性。

b 第二类回火脆性: 另一个低谷出现在450~650℃之间,这是较高温度回火,引起的回火脆性。避免方法 快速冷却适用于小工件:大工件应添加(W.Mo)。

5弥散强化: 由于钢在回火过程中,在晶界处析出搞熔点物质,这些物质有效的阻碍位错的运动,而使钢的屈服强度和硬度提高的一种机制。 二 奥氏体形成元素和铁素体形成元素各有哪些? 奥氏体形成元素有:Mn Ni Co C N Cu

铁素体形成元素有:Cr Mo W V Ti Al Si P Nb B 三 请分别简述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的形成规律。

a 间隙固溶体形成规律: 当 rx/rm <0.59时,易形成间隙固溶体,影响溶质在间隙固溶体中的固溶度的因素有:

1 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点阵不同,固溶度是不同的 2间隙元素的原子尺寸,其尺寸越小,则固溶度越高 3间隙位置,铁的面心立方晶格间隙大于体心立方晶格间隙,间隙原子优先占据α-Fe的八面体间隙,γ-Fe的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 b 置换固溶体形成规律: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点阵类型 溶剂与溶质的点阵相同,固溶度较大,否则,反之; 2原子尺寸因素 rx/rm小于或等于15%时,形成无限火有限固溶体,对于铁集固溶体,rx/rm≤8%时,形成无限固溶体。

3组元电子结构 溶剂与溶质的电子结构相似,固溶度较大,否则,反之。 四 简述合金钢中的扩散规律

1 无论在α-Fe还是中,置换原子扩散速度比间隙原子慢几个数量级 2在特定温度下,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在F比在A中快 3 Me对C在A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a 易形成碳化物元素,降低C在A中的扩散系数 b 难形成碳化物元素,提高C在A中的扩散系数 4 Me对自扩散速度的影响

a Cr Mn Mo Ti降低自扩散系数

b C削弱γ-Fe结合能,提高自扩散系数 5 金属原子在晶界扩散比晶内扩散快得多

五 Ti Zr Hf Ta Nb W V Cr Mo Fe Mn与碳亲和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其中Ti Mo Cr Fe 与碳主要形成那些化合物?何种碳化物醉稳定?何种碳化物最不稳定? (1) Hf Zr Ti Ta Nb V W Mo Cr Mn Fe

(2) 主要碳化物 TiC MoC Mo2C Cr23C6 Cr7C6 Cr3C Fe3C

(3) 其中TiC最稳定,Fe3C最不稳定

六 合金元素对A晶粒长大有何影响?细化晶粒有哪些方法?

(一)1形成高熔点稳定化合物阻止A晶粒长大,如Ti V Zr Nb W Mo 2 形成间隙固溶体合金元素,如C N B,促进其晶粒长大

3 Al Si 含量极小时,由于形成碳化物可阻止其长大,作为合金元素时促进A晶粒的长大

4 Ni Co Cu 对A晶粒生长影响不大

5 低碳钢中,Mn对A晶粒的长大有阻碍作用

(二)1冶金阶段 增大过冷度,加入变质剂,用Al脱氧,振动,搅拌 2 热处理阶段 控制冷却速度与冷却温度,相变重结晶

七 试述合金钢的基本强化机理和强韧化途径,并运用合金钢强化机理分析25Si2Mn2CrNiMoV低碳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的合金化设计思路。 (1)强化机理:细化晶粒 形变强化 第二相强化 固溶强化 (2)韧化途径:细化A晶粒 调整合金元素 防止显微裂纹 形变热处理应用相变诱发塑性 设计思路:

1) 选择合适的C含量,不宜过高或过低

2) 加入合金元素来弥补C含量的不足,应遵循少量多元的原则 3) 提高韧度 a 形成位错型的低碳马氏体亚结构

b 相界有稳定的残余A薄膜,如加入Ni Mn c 抑制回火脆性,加入Al Si N

4)加入Cr W Mo V缩小γ相区,形成位错型M亚结构

5)加入Cr增加其淬透性 同时Cr能增强抗氧化性和起固溶强化作用 八 低碳M与中碳M相比,为什么前者比后者表现出较好的塑性与韧性?

低碳M为半条状位错型M,而中碳M为孪晶片状M与板条状位错M,又因为孪晶M有较高应力场不能通过滑移孪生的方法消除,因而其韧性,塑性较低。

九 钢中常见的冶金缺陷和热处理缺陷有哪些?其特征是什么?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如何减少这些缺陷?

(1)常见的冶金缺陷有:内应力 偏析 非金属杂质(氧化物 硫化物 氮化物 硅酸盐) 缩孔和疏松 气孔和裂纹

(2)热处理缺陷有:内应力 裂纹 过热 过烧 脱碳 显微特征

内应力: 凝固或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是应力叠加产生的微裂纹,避免措施平衡加热退火。

偏析: 凝固时因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微观或宏观偏析,导致结构和力学性能不均匀,避免措施均匀退火

十 稀土元素对钢的影响有哪些? (1) 对钢有净化作用 (2) 控制夹杂物形态

(3) 起微合金化和变质作用

十一 1 2 3 4 5 6 7 8 9 钢牌号 40Cr 65Mn 60Si2Mn GCr15 20CrMnTi 38CrMoAl ZGMn13 T8 9SiCr 分类 结构钢 结构钢 结构钢 滚动轴承钢 结构钢 结构钢 高锰铸钢 碳素工具钢 工具钢 工具钢 高速钢 工具钢 工具钢 工具钢 特殊性能钢 碳含量% 0.4 0.65 0.60 >1.0 0.2 0.38 0.9~1.4 0.8 0.9 >1.0 0.7~0.8 0.8~0.9 >1.0 0.3 0.4 0.3 0.1 合金元素含量% Cr<1.5 Mn较高 Si 1.5~2.49 Mn <1.5 Cr 1.5 Cr<1.5 Mn<1.5 Ti<1.5 CrMoAl均<1.5 Mn 1.3 Si Cr<1.5 Cr W Mn<1.5 W 17.5~18.49 Cr 3.5~4.49 V<1.5 W 5.5~6.49 Mo 4.5~5.49 Cr 1.5~2.49 Cr 11.5~12.49 Mo<1.5 V<1.5 Cr 1.5~2.49 W 7.5~8.49 V<1.5 Cr 4.5~5.49 Mo Si V<1.5 Cr 12.5~13.49 Cr 17.5~18.49 Ni 8.5~9.49 Ti<1.5 10 CrWMn 11 W18Cr4V 13 Cr12MoV 14 3Cr2W8V 15 4Cr5MoSiV 16 3Cr13 12 W6Mo5Cr4V2 高速钢 17 1Cr18Ni9Ti 特殊性能钢 第二章1控制轧制,传统的控制轧制和再结晶轧制的区别

答:1控制轧制是一种通过细化铁素体晶粒而产生强韧钢的工艺过程。

2传统的控制轧制是控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道次压下量。

钢在奥氏体能够发生再结晶的温度区域(高温区)中进行的控制轧制,简称再结晶控轧。

再结晶控制轧制工艺以TiN为奥氏体晶粒粗化的障碍物,以V(C,N)为沉淀强化相,适合在不能进行低温轧制的低功率轧机上实施,或在锻造时使用。

区别:(1)再结晶轧制的轧制温度和终轧温度较高,道次压下率不需要很大,变形抗力小,轧制力小的老式轧机也能采用;

(2) 再结晶轧制的轧制过程无需中间待温,提高了轧机的生产率。此外,它还能

显著地提高钢材的强韧性,不需热处理,直接用热轧的办法生产出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钢材。 2钢中碳含量和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有何影响?

答:1钢中含碳量增高马氏体的比热容和硬度,引起内应力增加。

2加入合金元素,增加钢的淬透性,焊后冷却时发生马氏体相变,升高内应力。

3含碳量增高,降低Ms点,使马氏体转变温度降低,此时钢的塑性较差;钢中含氢量高将使钢的塑性下降,引起氢脆。这些都将恶化钢的焊接性。 3答:(1)10MnPNbRE 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Mn起固溶强化的作用,P提高钢抗大气腐蚀的能力,Nb使钢强度增加,RE提高耐蚀性。

(2)16MnNb 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Mn的作用是固溶强化,Nb的作用是细化晶粒和固溶强化。

(3)14MnMoVBRE 组织为贝氏体,Mn和Mo是为了推迟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V主要产生沉淀强化相V(C,N),RE改变横向冲击韧性。

(4)07Mn2SiV 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Mn可防止卷取剩余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和贝氏体,最终冷到低温转变成马氏体,Si的加入是为了提高钢的临界点A3,促使形成要求含量的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

4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为什么不会出现吕德斯带

答:显微组织是马氏体(20%~30%)和铁素体(70%~80%)

双相钢的屈服强度低,一般不超过350MPa,且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是光滑连续的,没有屈服平台,更无锯齿形屈服现象,其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较高,加工硬化指数的塑性应变比也都很高,因此在冲压成型时,双相钢不会出现吕德斯带。

第三章机械制造结构钢

1. 试述轴类零件、齿轮、弹簧、轴承四种典型的机械零件用钢的工作条件性能要求、成分

特点、热处理工艺特点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特点。 答:轴类零件的工作条件:水、油等介质的腐蚀、摩擦力

性能要求: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一定得耐蚀力、高的疲劳强度。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成分特点:碳含量在0.3%——05%之间,加入合金元素Si、Mn、Ni、Cr、Mo、V、Al、等,含量在1.0%——1.5%之间,若经氮化处理后,N含量随温度而改变

热处理工艺特点:调质处理+表面氮化处理 (表面淬火)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回火索氏体+残余奥氏体 齿轮工作条件:摩擦力

性能要求:表面有较高的韧性、强度和耐磨性

成分特点:含碳量不超过0.25%。个别钢种可达0.25%、加入合金元素有Mn、Cr、Mo、Ni、W、Si、V、Ti、B等

热处理工艺特点:渗碳——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表面是高碳马氏体,沿截面过渡到心部是低碳马氏体或半马氏体,还有少量残余奥氏体

弹簧钢的工作条件:交变应力

性能要求:高的疲劳强度、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在某些环境有导电、无磁、耐高温和耐腐蚀

成分特点:含碳量在0.6%——1.05%之间的是碳素弹簧钢,而低合金弹簧钢的在0.4%——0.74%之间,加入的合金元素有Si、Mn、Cr、V等

热处理工艺特点:淬火(Ac3+30—50℃)+中温回火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回火屈氏体+残余奥氏体

轴承钢的工作条件:交变应力、摩擦力、扭力、腐蚀、和一定得温度

性能要求:高硬度、耐磨性、较高的疲劳强度及弹性极限、较好的冲击韧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一定得耐蚀性和耐热性

成分特点:含碳量在0.95%——1.05%之间,Cr含为0.4%——0.65%。加入合金元素为Cr、Si、Mn、Mo、Ni、V等

热处理工艺特点:预热处理(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其淬火温度为Ac1+30——50℃ 若对精度要求较高则先冷处理再回火处理,若原始组织有网状的碳化物则先正火再热处理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2.有哪几类超高强度钢?它们的强化机理是什么?

答:有四类1、高合金中碳Ni——Co型:固溶强化、碳强化

2、中合金中碳二次沉淀硬化型: 马氏体强化、二次硬化

3、中合金低碳马氏体型: 复合强化

4、超低碳马氏体的时效强化型: 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马氏体相变的冷作硬

搜索更多关于: 金属材料学习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合金化原理 一基本概念 1 合金元素: 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种的元素。 2杂质元素: 冶炼时所用原料以及冶炼方法和工艺操作等带入钢中的化学元素。 3组织遗传: 对于高合金钢中粗晶有序组织,加热到到高于AC3,可能导致形成A晶粒与钢的原始晶粒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取向。 4回火脆性: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冲击韧性出现了两个低谷,叫做回火脆性。 a 第一类回火脆性: 第一个低谷出现在250~400℃之间,这是较低温度回火,引起的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回火脆性。 b 第二类回火脆性: 另一个低谷出现在450~650℃之间,这是较高温度回火,引起的回火脆性。避免方法 快速冷却适用于小工件:大工件应添加(W.Mo)。 5弥散强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