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公开课 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 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几对概念的含义。 (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类常识,进行氧化剂、还原剂的探究。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与意义,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建立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过程】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
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2、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也就是被还原),生成的产物,我们称之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也就是被氧化),生成的产物,我们称之为氧化产物。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氧化剂
反应物 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发生还原反 应(被还原) 反 应 发生氧化反 应(被氧化) 还原产物
表现出的性质 实 质 特征 反应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氧化产物
【例1】理清上述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反应;( ) 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 ③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
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 ) ⑤氧化剂,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
⑥还原剂,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
⑦还原剂本身被氧化,生成还原产物( ) ⑧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我们应该认识到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要完成以下任务,
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降、还)。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失、升、氧)。 【思考】氧化剂和还原剂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才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呢? 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充当氧化剂和还原剂呢? 1、常见的氧化剂(要求:得电子能力强、所含元素化合价较高的物质)
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F2>Cl2(O2)>Br2>I2>S(氧化性按非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2)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浓/稀HNO3(H+和NO3?)、KMnO4(MnO4?)、MnO2等。
(3)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3+、Cu2+
2、常见的还原剂(要求:失电子能力强、自身所含元素化合价较低的物质)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 (2)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P、S等;
(3)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CO、HCl、H2S(S2?)、KI(I?)等。 (4)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例如:Cl2、H2O2、Fe2+、SO2、H2SO3等
【小结】判断:物质可不可以做氧化剂或者还原剂===判断:物质有没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判断关键是化合价,判断的口诀是“可降氧,可升还,可升可降两边转”。 【例2】判断正误:
(1)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具有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氧化剂; ( ) (2)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 )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单质一定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一定作氧化剂;( ) (4)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5)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 (6)原子得电子数越多,氧化性越强;失电子数越多,还原性越强( ) 三、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最常用的方法:
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强弱: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H2+ CuO高温 H2O+Cu ,可判断
氧化性:CuO(氧化剂)>H2(还原剂) 还原性:H2(还原剂)>CuO(氧化剂) 氧化性:CuO(氧化剂)>H2O(氧化产物) 还原性:H2(还原剂)>Cu(还原产物) 再例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Fe+CuSO4=FeSO4+Cu ,可判断
氧化性:CuSO4(氧化剂)>Fe(还原剂) 还原性:Fe(还原剂)>CuSO4(氧化剂) 氧化性:CuSO4(氧化剂)>FeSO4(氧化产物) 这个强弱关系也可以表示为:Cu2+(氧化剂)>Fe2+(氧化产物) 还原性:Fe(还原剂)>Cu(还原产物) 【例3】写出下列实验中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根据反应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 铁钉浸入CuSO4溶液,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反应判断: Cu、Fe、Ag三种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也就意味着这些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随着金属活动性的减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与金属活动性顺 序保持一致。
③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随着非金属活动性的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来越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与非金属活 动性顺序保持一致。
22222??????????????
F、Cl、Br、I、S、P、C、Si、H非金属单质活动性减弱,也就意味着这些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可降氧,可升还,可升可降两边转
三、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最常用的方法:
①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