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山公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计划采用蓄水池蓄水,以保证停水时的施工需要。 3、临时用电
本工程现场施工用电计划从业主方指定地点经变压后接入施工现场,业主方提供的电源可以满足施工用电的需要。按照具体用电机具布置现场用电线路,计算选择电源干线截面、规格和品种。 4、施工准备
包括熟悉审查图纸,设计交底,编制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写,试验试配等(含施工准备计划和技术准备计划)。 5、施工区域流水段划分:
水电管线预留、预埋与主体工程施工穿插进行,水电安装与内装饰施工穿插进行。为实现工期进度,各个工种都要紧密衔接,进行平行流水和立体交叉施工。 二)、测量工程 1、测量准备工作
1.1、根据工程项目规划图及施工图纸,对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和水准点,经往返复测并签证后作为引测控制网的起始依据。 1.2、依照各级测量规范和规程,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竣工后作为移交建设方的资料。
1.3、本工程投入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经有资质检测部门进行检测,以确保施工测设精度。测量主要仪器为J2型经纬仪、S2型水准
5
仪等。
1.4、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2、施测方法 2.1、平面施测
平面施测定位采用直角坐标法;建立控制网线,先测设四周轴线,再以四周端部轴线做为控制轴线,在内部建立轴线控制网。 2.2、施工期间的竖向控制:
随着结构升高,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依据。其中以建筑物轮廓轴线的投测更重要。随着建筑设计高度的增加,施工中对竖向偏差的控制要求越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必须须与其适应,以保证工程质量。这是建筑施工测量的重点,也是难点。 2.3、沉降观测点控制
2.3.1、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照设计院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布点的位置和要求埋设。
2.3.2、如发现建筑因沉降差造成竖向测量的误差,及时调整其测量误差,以保证结构最终竖向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2.3.3、沉降观测的时间控制:当工程施工至±0.00时,在外柱面±0.00位置按设计规范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一星期后进行首次观测。观测仪器用水准仪,以后每月定期观测,观测时间为早晨8时左右(如遇雨天,可推迟一天或待雨停),为减少各类误差,做此项工
6
作时,采取定人、定仪器、定塔尺。
2.4、所有测量仪器均应经过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按时进行复检,设专人使用、管理、保养制度,检测质量落实到人。 三)、土方开挖 土方工程: 1、基础土方工程 1.1、基础土方开挖 1.1.1、主要机具:
1.1.1.1、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1.1.2、作业条件:
1.1.2.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1.1.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1.1.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1.1.2.4、基坑开挖做好排水坡度,施工时沿四周开挖临时性排水沟,基槽排水采用泥浆泵抽水排人临时排水沟。 2、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7
2.1、挖基坑(槽)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开挖基坑(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2.2、坡度的确定:
2.2.1、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挡板保护坡壁。
在开挖基坑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2.2.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四)、土方回填
施工至±0.00以下结构养护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后即可进行土方回填工程。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及淤泥质。使用前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符合规定,本工程计划采用开挖预留的土方进行回填。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