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下册课后答案
-教育精选-
14 二极管和晶体管
14.3
二极管
14.3.2
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i = 10 sin ω 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 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
图 1: 习题14.3.2图
(a) ui 为正半周时,ui > E,D导通;ui < E,D截止。ui 为负半周时,D截 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o = ui 。
(b) ui 为 正 半 周 时 ;ui > E,D导 通 ;ui < E,D截 止 。ui 为 负 半 周 时 ,D截 止。
D导通时,u0 = ui ;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 2: 习题14.3.2图
可编辑
-教育精选-
14.3.5
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1)VA = +10V ,VB = 0V ;(2)VA = +6V ,VB = +5.8V ;(3)VA = V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
图 3: 习题14.3.5图
(1) 二极管DA 优先导通,则
VY IDA
10
= 9 × V = 9V 1 + 9
VY 9
A = 1 × 10 ?3 A = 1mA = IR = = 3R 9 × 10
DB 反向偏置,截止,IDB = 0
(2) 设DA 和D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Y :
6 5.8
+ 11.8 × 9 1 1 V = VY = V = 5.59V < 5.8V
1 1 119 + + 1 1 9
可见DB 管也确能导通。
IDA =
IDB = IR =
6 ? 5.59 ?3
A = 0.41 × 10A = 0.41mA
1 × 103
5.8 ? 5.59 ?3
A = 0.21 × 10A = 0.21mA 31 × 10
5.59 ?3
×A = 0.62 10A = 0.62mA
9 × 103
可编辑
-教育精选-
(3) DA 和DB 两管都能导通
5 5 + 1 1 = 1 1 1 V = 4.74V
+ + 1 1 9 VY 4.74 ?3 = A = 0.53 10×A = 0.53mA = R 9 × 103
IR 0.53
mA = 0.26mA == IDB 2 2 VY IR
IDA =
14.4
14.4.2
稳压二极管
有两个稳压二极管DZ 1和DZ 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 ,正向压降都 是0.5V 。如果要得到3V 的稳定电压,应如何连接? [解]
应按图4(a)或(b)连接,UZ = 3V 。图中R1、R2 是限流电阻。
图 4: 习题14.4.2图
14.5
14.5.1
晶体管
有两个晶体管分别接在电路中,今测得它们管脚的电位(对“地”)分别
如 下表所列:
晶体管I
晶体管II
3 管脚 1 2 3 电位/V ?6 ?2.3 ?2
管脚 1 2 电位/V 4 3.4 9 [解]
可编辑
试判别管子的三个电极,并说明是硅管还是锗管?是N P N 型还是P N P 型?
-教育精选-
N P N 型:集电极电位最高,发射极电位最低,UBE > 0;P N P 型;发射极电位 最高,集电极电位最低,UBE < 0。
硅管:基极电位与发射极电位大约相差0.6V 或0.7V ;锗管:基极电位与发射极 电位大约相差0.2V 或0.3V 。 由此可知:
晶体管I:N P N 型,硅管,1 ? B、2 ? E、3 ? C ;
晶体管II :P N P 型,锗管,1 ? C 、2 ? B、3 ? E。 14.5.3
如何用万用表判断出一个晶体管是N P N 型还是P N P 型?如何判断出管子 的三个管脚?锗管或硅管又如何通过实验区别出来? [解]
(1) 先判断基极
将插入万用表“-”(实为表内电源正极)插孔的测试笔轮流接任一管脚, 而后将另一测试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如果两次测得管脚间的电阻同 为低电阻(BE极间和BC 极间的P N 结上加正向电压)或同为高电阻(上 述极间的P N 结上加反向电压),则接万用表“-”插孔的是基极。
(2) 判断是N P N 型管还是P N P 型管 在(1)中,测得管脚间的电阻同为低电阻时,则为N P N 型管;测得同为高 电阻时,则为P N P 型。 (3) 判断集电极
对 已 知 的N P N 型 管 或P N P 型 管 照 图5所 示 的 两 种 方 法 接 线 , 未 知 管
图 5: 习题14.5.3图 脚1和2用测试笔分别接万用表的“+”,“-”插孔(注意,“-”插孔接表内电
可编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