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马哲试题(含答案)
9.规律:事物发展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0.真理:标志主体和客体相符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的认识。 11.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2.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13.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14.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5.社会形态: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组成的统一完整的运动发展着的社会机体。 三、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内容:1 思维和存在两者为第一性。2 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答: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自发结合。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3 现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觉结合。 3.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英国空想社会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 在政治经济方面,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园的思
想。2 在科学主义社会方面,空想社会是马克思的理论来源。 4.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答:1 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能力改造世界。4 意识对人本身生理活动具一定的控制能力。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1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7.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利于发现深化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简述社会基本矛盾: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论述题
1.人的价值是主体价值与客体价值的辨证统一: 答:主体价值:1 要有崇高的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 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只有充分的知识能力储备,才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才能实现崇高的价值。3 要实际去做,这是实践人生的价值的必然过程。客观价值:社会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实现的物质基础,其此社会还会对个人的各种正当需要给予满足。
2. 试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联系的性质。含义: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条件,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一体中,相互联系互为贯通。2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中此达彼的桥梁。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对应的性质。矛盾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是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的斗争性属于,同一性之中:1 在事件的发展中只有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运动。2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3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矛盾双发联系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给矛盾双方提供得以存在的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矛盾的条件:1 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得到变化和发展。2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能够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体现在:1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在于它使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