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上音乐教案
第五课 走近音乐大师(三)
课题: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竖笛和其他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意图】
复习上节课内容,并通过复习的内容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作品,提高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实践演奏,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并对变奏曲式这一创作形式有更深刻的体会。
【教学分析】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背景分析】
《欢乐颂》是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作品的主题并不难,在备课时,因为教材没有提供谱例,为了使学生能够
9
更好地分析、演奏作品,笔者通过多次聆听作品,记录了作品的完整曲谱,并以简谱和五线谱两种版本对照发给学生。不同的班级,演奏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课下的练习,是完成本节课的基础。课上,每一位同学都是演奏者,演奏是最好的实践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长号、长笛。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最强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10
三、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11
第六课 感受音乐的不同色彩
第一课时 学唱《我们多么幸福》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我们多么幸福》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一课教科书。《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欢快幸福,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的是一幅快乐幸福童年生活的情境,将以儿童们天真活泼的情感表现进行歌唱而创造的。教材把本课安排在这里是因为进一步发展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扩展和延伸。
(二)目标的确定及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运用电脑多媒体引导,让学生对音乐、美术、文学、综合艺术审美特征产生兴趣与敏感。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创造能力以及表现力,提高自身思维的敏捷性和综合艺术感。
(3)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对歌曲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三)重难点的确定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及创造、大胆表现、探索体验生活中的音响,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有表情地融入歌唱中。本课的难点是:训练学生二声部的协和与均衡;分组为旋律进行创编歌词。
二、教法及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幸福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生活的幸福、祖国的美好。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描画一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