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上音乐教案
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七)
课题:陕西民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中国民歌,从而了解各地中国民歌的风格,为欣赏各地民歌做好铺垫。
2.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拥军秧歌》。初步感受陕西和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欣赏一组不同地区的民歌,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歌风格,培养听辨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4.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音乐知识---中国民歌
2.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拥军秧歌》 3.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 三、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民歌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听辩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钢琴、挂图、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走进西部,放眼陕西,感受民歌,了解船夫
5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黄河和当地人民生活的情景,初步感受西部音乐、陕西民歌高亢、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 2.学唱歌曲,合作表演
歌曲节奏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歌曲的主题旋律重复了5次,教师指导学生听唱,要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地道。 3、对比拓展,把握风格
把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和陕北《拥军秧歌》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歌曲名称 地区 《拥军秧歌》 《黄河船夫曲》 速度 力度 节奏 旋律 情绪 第二课时
1.学唱甘肃民歌《刮地风》山西民歌《交城山》 a.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
《刮地风》是一首流行于甘肃的著名小调。歌词简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面乐句是由上面乐句音乐素材发展而成。因此,歌曲显得节奏鲜明,音调明快,歌词简练,短小方整。这首歌曲是降b调,四分之二拍子,单乐段的山歌。 教学重点是在演唱中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风格。该曲中衬词使声音扬起来,尾音往上甩,辅以稍快速度,表现了该曲的风格。
c.让学生找出全曲中的几种主要节奏型,并用手拍出来。 d.找出乐句中共出现的几个音1 2 3 6后进行视唱练习。
e.重点唱熟第一乐句。其余的乐句只需找出与第一乐句不同处练习即可。 f.反复聆听录音,指导学生掌握衬词唱法,从而把歌曲的风格特点。
6
教学后记:这首歌音高较宽,学生演唱时,有较大的难度。跟着录音唱时,难以把原调唱准,只有降调,才可以演唱。对山西民歌《交城山》中的衬词唱得不够准,唱不出韵味来。
第三课时
1.欣赏东北民歌《新货郎》、河北民歌《回娘家》 a. 介绍歌曲的背景
b.要求学生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歌曲的难点在二至七小节,要学生多练习。 c.歌曲中装饰音,要唱得连贯、圆润。
2、复习陕西《黄河船夫曲》、《拥军秧歌》,甘肃民歌《刮地风》,山西民歌《交城山》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按照本歌的情绪演唱。但对切分音唱得还不够准确。
7
第四课 校园歌曲
【教学目标】
从学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和《外婆的澎湖湾》中,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校园学习生活无限留恋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方式体验歌曲中的意境。
第一课时
学唱《校园里的小白杨》 1、说一说
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六年级学习生活中记忆最深刻的人和事,唤起同学们对校园、对同学、对老师的美好回忆。
2、听一听
聆听《校园里的小白杨》,讨论歌曲中同学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与热爱,引出主题。再次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
3、唱一唱
先识谱唱,注意音准,特别是8度大跳。 4、议一议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第二课时
1、说一说
让同学们说一说有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同时用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于纽约播放。
2、听一听
聆听歌曲的范唱,聆听前可以设问: (1)作者怎样表达自己对外婆的思念? (2)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3)情绪是怎样的? 3、唱一唱
重点练习切分节奏。 4、总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按照教师指导认真学习,存在问题气息不够,高音音准有点偏。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