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八路温度巡回检测系统
图3.7 调试后温度显示
第五节 个人心得体会
做本课程设计,让我清楚的了解了电子设计大体分三个阶段:设计与计算阶段(预设计阶段)、安装与调试阶段、撰写总结报告阶段。
在拿到一个课题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关键问题,根据关键问题提出实现的原理和方法,并画出原理框图。
提出原理方案是一个关系到设计全局的问题,应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广开思路,利用已有的各种理论知识,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所提出的方案中,对关键部分的可行性,一般应通过试验加以确认。根据整个课题的技术要求,明确该功能框对单元电路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然后进行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或设计,但满足功能框图要求的单元电路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比较,择优选择。就如我们这个课题当初我就提出了三种方案,最后基于简单,可实行选择了如今这种方案。
然后是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品种规格繁多,性能、价格和体积各异,选
20 / 32
择器件需进行分析比较。首先考虑满足单元电路对元器件性能指标的要求,其次考虑价格、货源和元器件体积等,最好是使用实验室已有的元器件。
元器件选好了就是参数的计算了,值得指出的是,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参数值通常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对各组参数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仔细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参数配合、元器件价格、体积和货源等因素,恰当地选取一组适合的参数。
在各单元电路确定后,还要认真考虑它们之间的级联问题,如:电气特性的相互匹配、信号耦合方式、时序配合,以及相互干扰等问题,保证整个电路能正常工作。
这些都做好后,总体实验电路就出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焊接工作,实施焊接的主要工具是电烙铁,其次还有松香、焊锡、吸水棉、连接线等,焊接的主要步骤为准备施焊——加热被焊件——加焊锡丝——移开焊锡丝——移开电烙铁。在焊接电路时一定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注意连线正确,焊接规范,尽量做到整齐美观并保证接触良好;集成块插牢并注意方向;电源和地线不要短路,以避免人为故障。
最后就是对电路进行调试。一个组装好的电子电路不可能不经调试即可满足设计要求。调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提出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做好调试工作,才能通过此次设计得到实际训练。在调试当中一般常见故障源为:接触不良(特别是当电源线接触不良时可能工作不稳定)、焊接错误(错焊、漏焊或虚焊)、接线错误(错接、漏接或短路)、器件本身损坏(需单独测试其功能方能确定确实损坏)、集成块插错位置或方向插反、多余控制输入端未正确处理(一般若悬空会有较大干扰,应接固定电平)、设计上有缺陷(出现预先估计不到的现象,这就需要改变某些元件的参数或更换元器件,甚至需要修改方案)。在此次设计当中,由于电路设计和焊接工作都非常仔细认真的完成,所以在调试当中几乎很少出现电路的问题,因此本设计才顺利的完成了。
我通过实践课的综合练习,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将课堂理论学习贯穿其中,全面系统的把单片机课程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使我真正感受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乐趣。这次设计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使我在学习和巩固新、老知识的同时,训练了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与同学一同学习、一同讨论,大
21 / 32
家集思广益,发扬了团队协作精神。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应加强学习,并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
参考文献
22 / 32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3版)》[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世和.《电工电子实习教程》[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 孙进生等.《电子产品设计实例教程》[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4] 张伟等.《Protel 99SE实用教程 》[M].北京:人民电邮出版社,2008
[5] 白瑞青,金功伟.《单片机温度巡回监测系统》[J].测试技术学报,98年第12卷第3期 [6] 李红刚,方佳,王强,钱双艳.《基于At89C51的八路温度巡回检测系统设计》[J].热带农业工程,2010年第34卷第1期
附录
23 /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