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1973年,皮诺切特军政府上台。智利于70 年代末期开始推行全面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养老金管理的私有化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推动这次改革的是一批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家(又称“芝加哥男孩,' ) 。1981年,智利进行了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智利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由私人公司代替政府机构负责养老金基金的管理。其具体做法是:基金由私人养老金基金公司(AFP)管理。这些公司受基金所有者的委托,为他们承办养老金基金的投资运营,负责基金的增值,为基金所有者创造利润。基金管理公司还为投保者办理附加的工伤保险和家属的养老保险。与此同时,基金管理公司向委托人收取管理费用。收费率的高低取决于各公司之间的竞争。投保人有选择加入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权利,还可以随时转换基金管理公司。AFP将它们受托的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当基金所有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他可以从自己所选择的AFP按月领取养老金,或是将自己的养老金基金连本带利转向人寿保险公司,支取年金。如果到退休年龄时尚未交足养老保险规定的最低限额,只要其投保已满20年,不足部分就由国家予补齐。国家对于AFP 的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
智利的改革成就有目共睹:第一,给投保者带来了较高的收益。1981 一1995 年间,全国养老金基金的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高达13.3%。这就使新体系中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大大高于旧体系。第二,养老金管理成本降低,服务改善。在私人管理公司的竞争约束下,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降低得很快。1981年开始时投保人激纳给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约占工资8 %,到90年代中期约为3% 。第三,有力地推动了本国储蓄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第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育。第五,减轻了财政负担。在原有体系中,养老金支出让政府背上了沉重包袱,政府财政连年赤字。9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情况得到扭转。
案例9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中国2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l)高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一从21世纪初期的7%增加到2050年的23 % 左右。(2)高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3)老人数量大:21 世纪中叶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3.3亿,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l亿。(4)老年抚养比大:21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3-4倍。(5)地区差异大: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中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曾毅(2001)。
案例10 美国的401(k)计划
5
美国的401(k)计划,即“现金或延期支付报酬安排”( cash or deferred arrangement)该计划的参加者有两种选择:一是真接接受雇主付给现金报酬;二是让雇主把这部分现金直接以税前缴费形式存入其利润分享或股票红利计划的账户中。此名称来源于美国《国内税收条例》第401条之k款,该税法条款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都提供了税收方面的优惠。401(k)与其他养老金计划相比成本较低,雇主为职工的存款可以按工资的15%取得税收扣除;职工的存款及其收益都延期缴税,等于减免了当期的税收。由于高薪职员比低薪职员更有可能向401(k)计划进行税前缴费,美国税法要求缴费者在满足其他税收优惠退休金计划的,除禁止对高薪职员进行优惠的各种要求外,还必须符合该计划特别附加的对缴费额数的限制和年度测试(调查)的要求。
安然破产也暴露了该计划的一个大问题:由于许多职工选择直接投资本公司的股票,一旦其服务的企业出现问题,员工很可能陷入养老积蓄与工作一起丢掉的困境。多年来,安然为其员工设立了流行401(k)养老金账户。按照公司的建议,员工用账户中个人所存入的钱购买安然股票,而公司提供的配套资金也全部以股票形式支付。该公司总值超过21亿美元的职工养老基金中,安然股票占了58%。随着公司股票的大幅贬值,安然2万名员工的40l(k)退休基金化为乌有,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安然事件暴露401(k)计划一个暗藏的风险,那就是它没有限定将职工养老储蓄用于购买一只股票的比例。由于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养老基金投资方式一般比较单调,购买自己公司的股份就成了职工最方便的选择。美国大公司职工将自己的养老基金中1/3的资金用于购买本公司股票。经安然一役,原来的401(k)条款可能不得不有所调整,已有参议员提议规定,每个职工的401(k)储蓄用于购买某一只股票的比例不得超过20%。
尽管遇到了问题,美国的养老体系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从实质上看,美国的401(k)是团体养老投资连接保险的一种。投资连接保险是一种金融服务产品,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企业和个人每月向养老金计划供款,而养老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等)通过投资行为对养老金进行保值增值,它没有固定利率,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国内的平安保险公司在2001 年首推的团体退休金投资连接保险,一定程度上正是借鉴401(k)等的经验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全新的团体退休金保险产品,可以推动中国的养老制度由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向三大支柱体系(社会统筹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制)过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表示,中国将在近期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三个支柱中,国家的比重将逐渐下降,企业年金将发挥主要作用。未来3年内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每年将增加1000亿元,到2010年这块市场的规模将达1万亿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已120年的历史。国际上,在政府设立的退休金计划之外,企业主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退休金计划来充实其福利制度,政府则使用税收优惠的办法激励雇主和雇员加入各种职业退休金计划。
资料来源:林羿,胡泳.我的退休方案什么样.经济观察报,2002.10.4。
6
案例11 世界贸易组织《 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也将补贴分为三类:红箱补贴、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红箱补贴又称禁止性补贴,针对价格补贴和进出口补贴,认为它们会严重扭曲价格机制,造成不公平竞争。绿箱补贴,即不可起诉补贴,这种补贴并不直接刺激生产,对价格和市场影响不大,成员国可以自由施行,其他国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采取反补贴措施。拿农业来说,绿箱补贴有产品研究、人员培训、技术推广、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食品供给的储存费用、自然灾害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区发展补贴等。
黄箱补贴,又称可诉补贴。它介于红箱补贴和绿箱补贴之间,指那些虽被禁止,又能自动免于质疑的补贴。评判其是否合理,就看该项补贴是否使起诉的成员国利益受损,若利益受损,就是不合理的,否则,就是合理的。比方说,中国的农药、化肥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对这些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并不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也不会使成员国利益受损;有的国家耕地很少,或几乎没有耕地,向这些国家出口粮食时,实行适当的补贴,出口商得了补贴,进口国享受低价,对当地农业发展影响不大。黄箱补贴基于互利互惠,只要贸易双方两厢情愿、心照不宣,世贸组织就不予过问。
资料来源:林毅夫,刘欢.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 丰富和完善反补贴立法与实践.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2003.4.28。
案例12 林毅夫论中国的农业财政补贴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WTO的黄箱政策,中国政府对农民的收入补贴可以达到农业总产值8.5%。目前,中国政府的黄箱政策补贴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3%。有许多人建议把这个政策用足。2001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26810亿元,3.3%的补贴是864亿元,如果提高到8.5%,补贴总额可达2225亿元。
首先,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样大的补贴。相对于2001 年的中央财政收入8582.74亿元,3.3%的补贴,已占10.1%,如果加上地方财政收入,则占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收入的5.3%。如果用足8.5%,那222亿元的补贴占2001 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将高达25.90%,占财政总收入的12.5 %。而且从效果上来看,即使用足黄箱政策,也仅是在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收2366元的基础之上提高7.2%,二者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其次,如果对农业进行补贴会导致农产品过剩,产生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农 产品一旦严重过剩,不是让这些产品烂在国内,就是低价卖到国外。
第三,如果对农业开始进行补贴,就很难取消掉,因为取消补贴往往会引发政治问题。欧盟、美国、日本的农业补贴经历表明了这一点。
第四,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在执行上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进行反周期补贴,也就是对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进行补贴,会产生严重激励问题。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
7
性,我们很难分辨一个农户减产是由于自然灾害还是其他人为因素,因而很容易出现故意减少投入造成减产而向政府要补贴的事例。如果直接对农民的收入进行补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经常会出现应该得到补贴的农民实际拿不到补贴,拿到补贴的往往是各方面关系较好的中等收入的甚至是富有的农民。美国的农业补贴就是这样的情形,美国每个农户平均得到补贴是12500美元,而占农户总数10%的大农场平均得到补贴高达85000 美元。
中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应该采取其他可行方式,如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支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
资料来源:林毅夫(2003)。
案例13 窗户税、奢侈品税的遐思
税收是有成本的。问题是谁是这种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在很多情况下,对这个问题的错误回答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1696年,英格兰开征窗户税― 理由是房屋的大小和豪华程度与采光的窗户的数量和大小密切相关,因此税务官只需要在外面数数窗户的数量就可以确定房主应当缴纳的税款。面对如此“天才的发明”,房主也没闲着― 除了买油灯、堵窗户以外,开天窗逐渐流行了起来。结果,除了在阴暗的房屋里培养出了一大批早早丧失劳动能力的近视眼并刺激了照明工业的发展外,英格兰的收税官所获无几。
在英格兰发明窗户税的整100年后,海峡对岸的法国又实行了门户税,并坚持了一个世纪之久。拿破仑的财政税务机关认为,房子的门和窗户越多,租金就越高。这样征税人只需要确定门窗的数量就行了。对此纳税人的反应同样是盖房子时尽量少开门窗。
这种例子在现代社会也屡见不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他的《经济学》中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
1990年,作为一种削减美国财政赤字的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国会同意对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征收10%的“奢侈品税”。这些奢侈品包罗万象,从豪华游艇到私人飞机,从高级轿车到珠宝首饰应有尽有。
尽管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曾经估计,这一税项可以在未来五年内为美国国库带来约15亿美元的收人。然而事与愿违,在1991年,也就是开征这项奢侈品税后的第一年,有钱人总共才为购置奢侈品上交了3000万美元的税款。实际税收只达到预期的十分之一。如果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和实施这一税收项目所耗费的费用计算在内,这3 000万美元很有可能入不敷出。美国政府为征收这项奢侈品税实际上还倒赔了钱。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对于全社会而言,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很高― 价格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愿望,因为无论是豪华游艇、私人飞机,还是高级轿车和珠宝首饰之类的奢侈品都并不是离开了就没法过日子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哪怕由于税收带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