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备考-名校解析(化学)分类汇编12月-E单元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图文

2015备考-名校解析(化学)分类汇编12月-E单元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6:28:32

(1)③、④、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⑥和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用酸的化学式表示)▲;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中的反应,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D溶液显碱性. 2+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的方法:▲; ③常温下,若电解1L0.1mol/L的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2(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律)离子反应电解B1 E2D5F4J2 【答案解析】(共10分) (1)(2分)Na>Cl>F (2)(2分)HClO4>H2SO4 (3)(2分)H2O2+2Fe+2H=2Fe+2H2O (4)(4分,每小题1分) ① 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 取少量A溶液滴加几滴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③ 0.01mol.④ NaCl、Al(OH)3和H2O(水不写不扣分)。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①是H、②是O、③是F、④是Na、⑤是Al、⑥是S、⑦是Cl。(1)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F;(2)元素的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所以S、Cl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HClO4>H2SO4;(3)H2O2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2Fe+2H=2Fe+2H2O;(4)根据图示各物质的关系可知:A是NaCl、B是Cl2、C是H2、D是NaOH、E是HCl、G是Al、F是NaAlO2、X是NaCl与AlCl3的混合物。①NaOH溶液与Al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②检验Cl的方法是取少量A溶液滴加几滴(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含有Cl;③NaCl溶液电解的方程式是:2NaCl+2H2OCl2↑+H2↑+2NaOH ,pH=12,c(NaOH) =0.01mol/L,n(NaOH)=0.0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2++3++知:每产生1mol的NaOH,转移电子1mol,由于产生了0.01mol的NaOH,所以转移电子0.01mol。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假设有2mol的NaCl,则产生NaOH为2mol;Cl2和H2都是1mol,二者反应得到的HCl是2mol; NaOH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得到2mol的NaAlO2,再发生反应:NaAlO2+HCl+H2O = Al(OH)3↓+NaCl,所以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Al(OH)3、NaCl、H2O. 【思路点拨】根据元素周期表推出各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原子半径大小、酸性强弱,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进行电子转移的计算。

13第

【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3.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三种元素中,Y的非金属性最强 B.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强 C.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常压下Z的单质的熔点比Y的低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律)E2

【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He,Y是F,Z是S。F的非金属性最强,A正确、B正确;S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C正确;常压下S的单质是固体,F2是气体,固体的熔点比气体的高,D错误,所以答案选D。

【思路点拨】元素推断注意寻找突破口,如本题的“短周期”“位置如右下图”。

【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1.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半径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E1E2

【答案解析】D解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性质,因此选D。

【思路点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6.下列排列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O>Na>MgB.碱性:NaOH>Mg(OH)2>Al(OH)3 C.热稳定性:HCl>PH3>H2S D.结合氢离子能力:CO3>HCO3>SO4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E2

【答案解析】C解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核数大的半径小,A正确;金属性Na>Mg>Al,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B正确;非金属性:Cl>S>P,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C错误;电离程度:HCO3

【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 C.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知识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E2M4

14第

--2--2-2-+

2+

【答案解析】B解析:煤的气化是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CO、液化是氢气和CO反应生成甲醇,都是化学变化,B错误。

【思路点拨】聚乙烯可作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但聚氯乙烯不可以,加热、醇、醛、射线、酸碱、重金属等都可使蛋白质变性。

【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B.居里夫人C.门捷列夫D.侯德榜 【知识点】科学史E2

【答案解析】C解析: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C正确。 【思路点拨】熟记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化学卷(解析)·2015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201412)】9.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元 素 化合价 甲 -4 乙 +1 丙 -4 丁 -2 戊 -1 A.同周期中,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丙>丁

C.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反应 D.原子半径大小:甲<丙,且甲有多种气态氢化物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E2

【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绝对值之和是8可知,甲、乙、丙、丁、戊分别是碳、钠、硅、硫、氯;A、非金属性:SSi,则稳定性:CH4>SiH4,错误;C、SiO2不溶于盐酸,错误;D、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即原子半径大小:甲<丙,且甲有多种气态氢化物,如甲烷、乙烷等,正确。

【思路点拨】根据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绝对值之和是8及原子序数递增判断元素。

【化学卷(解析)·2015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4.(14分) (1)钠镁铝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名称)。

(2)某正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4s,该金属的元素符号为。 (3)微粒间存在非极性键、配位键、氢键及范德华力的是。

A. NH4Cl晶体 B. Na3AlF6晶体 C. Na2CO3?10H2O晶体 D. CuSO4溶液 E. CH3COOH溶液

(4)部分共价键键能数据如下表:

15第

5

0

键 键能/kJ?mol -1H-H 436 N-H 391 N-N 159 N=N 418 N≡N 945 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并写出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乙醇和乙醚是同分异构体,但它们性质存在差异:

乙醇 二甲醚 分子式 C2H6O C2H6O 结构简式 C2H5OH CH3OCH3 熔点 -114.3℃ -138.5℃ 沸点 78.4 °C -24.9℃ 水溶性 互溶 微溶 乙醇和二甲醚沸点及水溶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6)金属铜溶于在浓氨水与双氧水的混合溶液,生成深蓝色溶液。该深蓝色的浓溶液中加入乙醇可见到深蓝色晶体析出,请画出呈深蓝色的离子的结构简式。

(7)石墨烯的应用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其结构可以看作是单层的石墨,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C60的晶体结构类似于干冰,则每个C60晶胞的质量为 (用含NA的式子表示)。

【知识点】元素电离能,微粒间的作用力,热化学方程式,晶胞的计算 E2 E4 F2 【答案解析】

(1)镁(1分) (2)Mn(2分) (3)E(2分) (4)2NH3(g) =N2(g)+3H2(g)△H=+93kJ/mol (2分,只要有一处错误得0分,如+、状态、单位、配平等) (5)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二甲醚不能。(2分,两个要点各1分) (6)(2分)(7)sp(1分,写成sp2不得分) 2880/NA(2分) 2解析:(1)镁原子的3s能级处于全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比Al元素高, 同一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故第一电离能Mg>Na,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Mg。

(3)分子晶体中存在范德华力, NH4Cl晶体、Na3AlF6晶体、 Na2CO3?10H2O晶体都是离子晶体,故不存在范德华力;在CuSO4溶液中有水分子,故存在范德华力,但是没有非极性键,CH3COOH溶液中有水分子,故存在范德华力,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和配位键,在CH3COOH分子中含有碳碳之间的非极性键,故E正确。

(4)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H=2×3×391kJ/mol -3×436 kJ/mol+942 kJ/mol =+92kJ/mol, 即热化学方程式是2NH3(g) =N2(g)+3H2(g) △H=+93kJ/mol。

16第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③、④、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⑥和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用酸的化学式表示)▲;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中的反应,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D溶液显碱性. 2+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的方法:▲; ③常温下,若电解1L0.1mol/L的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2(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律)离子反应电解B1 E2D5F4J2 【答案解析】(共10分) (1)(2分)Na>Cl>F (2)(2分)HCl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