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1)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1)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被没收的蚕宝宝
魏得强
周一数学课,杨老师满脸怒气地向我反映情况:马小雨上课捣乱,不听老师劝阻,公然顶撞老师,上课玩东西,而且人“赃”俱获。这个时候的马小雨正垂着头站在我的办公桌前,一副老实样。在我这个班主任面前,他总算还是给了些面子。这个马小雨,好像天生就是捣蛋鬼,班上的每一样坏消息,总是少不了他。不做作业不背书,和同学打架,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请家长,家长也摇头说没办法。也难怪,父母都在南方打工,60多岁的爷爷、奶奶能把他怎么样呢?唉,这些留守儿童!但我还是决定向这个刺儿头开战。 我让他把上课玩的东西拿出来,马小雨很不情愿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盒,上面扎了很多小孔。会是什么呢?等我打开纸盒子,赫然入目的是四五只正在蠕动的蚕宝宝。蚕宝宝已经像小拇指般大小了,它们专注地吃着桑叶。原来,马小雨的罪状不仅是自己玩蚕宝宝,而且利用杨老师扭头抄题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偷看,因为争夺,几乎要打起来。我严厉批评他之后,把蚕宝宝没收,然后责令他写出检查。
忙碌了一天,送走学生之后,准备回家。我忽然看到了办公桌上的蚕宝宝,盒内仅有的一些桑叶已经快被它们蚕食殆尽。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我忽然有了一种恻隐之心。想到我小的时候,不是也喜欢养蚕吗?三五个小朋友一起杀蚕,交换心得,因为蚕的存在,总会让我们快乐一个春天。下班的时候,我把它们带在身边,骑车来到城郊。在一个沟畔处,寻到几棵野生的小桑树,它们长得很葱郁,一个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正在采桑叶。很快,我就采好了一大把,足够它们吃几天了。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忽然感到一种轻松的愉悦感,不是因为エ作,而是这几个小小的蚕宝宝,让我重新体验到了童年的乐趣。 第二天,我又把蚕宝宝带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几位老师也忍不住围在一起看。杨老师好像也消了气,对我说:“其实,马小雨这也不算是什么错,要是放在星期天玩,比上网玩游戏强多了。”我的心忽然一颤,对呀,培养这样的兴趣,不是比骂人、打架、上网玩游戏强多了吗?心中不禁对马小雨的好感多了一些。中午的时候,教自然课的王老师经过我们办公室,看到了这几只蚕宝宝,兴奋地拍起手来,对我说:“这几只蚕我用了,给孩子们现场讲昆虫的变态发育最好不过了。”
自然课上,我特意来到教室,看到王老师和孩子们围在一起观察蚕宝宝,王老师适时地给他们讲解蚕宝宝的发育过程。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马小雨呢,羞赧地站在一边,好像听得比谁都认真。
我悄悄退出了教室,心里却变化了许多,对待马小雨,我知道了教育的突破口。一个热爱生命的孩子,只要方法得当,能教育不好吗?我能想象到,当我把蚕宝宝和新鲜的桑叶还给马小雨的时候,他脸上的惊诧和兴奋,那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奖赏。 (1)本文围绕蚕宝宝展开叙事,请把补充完整。
①________→“我”摘桑叶喂蚕宝宝;→②________→“我”把蚕宝宝还给马小雨 (2)“我”对马小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最后一段写道“我悄悄退出了教室,心里却变化了许多”,请把“我”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答案】 (1)杨老师把蚕宝宝没收交给了“我”;王老师借用蚕宝宝上课
(2)一开始“我”对马小雨很生气,严厉批评他;后来对马小雨产生了好感;最后想要尊重、奖励马小雨。
(3)“我”找到了教育马小雨的突破口;应该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我要把蚕宝宝还给马小雨,利用这件事促进他好好表现,努力学习。 (4)略
【解析】【分析】(1)文章以“马小雨养的那盒蚕宝宝”为线索,叙写了马小雨因上课玩蚕宝宝扰乱课堂秩序,杨老师把蚕宝宝没收交给了“我”;“我”代为收养蚕宝宝,并摘桑叶喂蚕宝宝;老师们围观蚕宝宝,王老师借用蚕宝宝上课;最后“我”想把蚕宝宝还给马小雨。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2)本题可依据“我严厉批评他之后,把蚕宝宝没收,然后责令他写出检查”“我的心忽然一颤,对呀,培养这样的兴趣,不是比骂人、打架、上网玩游戏强多了吗?心中不禁对马小雨的好感多了一些”“我能想象到,当我把蚕宝宝和新鲜的桑叶还给马小雨的时候,他脸上的惊诧和兴奋,那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奖赏”筛选并概括“我”态度变化作答即可。 (3)本题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我悄悄退出了教室,心里却变化了许多,对待马小雨,我知道了教育的突破口”这句话,可从“我”要用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利用这件事让一个孩子从“捣蛋鬼”发生转化的角度来拟写“我”的心理活动。答案不唯一,合情合理即可。
(4)从“我”对捣蛋鬼马小雨因上课玩蚕宝宝扰乱课堂秩序进行严厉批评来看,“我”是一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人;从“我”代为收养蚕宝宝,并摘桑叶喂蚕宝宝,可见“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心地善良的人;从“我”想把蚕宝宝还给马小雨,借此来教育他来看,“我”是善于思考且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的老师。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杨老师把蚕宝宝没收交给了“我”;王老师借用蚕宝宝上课
⑵ 一开始“我”对马小雨很生气,严厉批评他;后来对马小雨产生了好感;最后想要尊重、奖励马小雨。
⑶ “我”找到了教育马小雨的突破口;应该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我要把蚕宝宝还给马小雨,利用这件事促进他好好表现,努力学习。 ⑷ 略 。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对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体会人物态度理感情的变化,尽量找原文词语,有的需要自己归纳。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感情的变化,要结合前后文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按照人物的口吻语气,合理推测。 ⑷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或者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从几个侧面总结。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茶园
①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②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③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⑩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
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
?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把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大叶子茶”可比拟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大叶子茶”来了。
?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 ①摘茶叶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给我买吃的 ⑤________
(2)文中第⑤段写道“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中的“全然”二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细读文中画线句,品味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4)深山里的那片野茶园,为什么被作者说成是“奶奶的茶园”?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焙茶叶;卖茶叶;我上大学的时候给“我”钱
(2)“全然”是完全的意思,这里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不够关心的愧疚之情。
(3)这里的动词反映了奶奶的小心谨慎,且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聚零为整,表达了祖母对“我”的爱。
(4)因为茶园是奶奶和“我”童年时经常流连的场所,奶奶在此采茶为了“我”积攒了足足200元学费,奶奶的茶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见证了“我”和奶奶浓厚的祖孙情。也是“我”长大后,用来怀念童年,怀念奶奶的媒介。
【解析】【分析】(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奶奶”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奶奶”做的几件事情。“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接着,烧上火,烘焙。”可知是摘茶叶、焙茶叶;“⑤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可知是奶奶卖茶叶;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可知奶奶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给“我”钱。
(2)“全然”本义指完全地。这里是“我”对于奶奶在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招徕生意完全不知道,表达“我”对奶奶的忽略,不放在心上的愧疚之情。
(3)这几个一系列的动词,写出奶奶将她卖茶叶的钱,一点一点的小心翼翼的打开拿出来的情形,钱放的很深,说明钱存放之久,这些零钱换成大钞给“我”,突出奶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4)根据文章内容,茶园里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茶园是“我”儿时的乐土。奶奶摘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