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单元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2011年7月以来,“奥的斯电梯”在北京、上海、深圳、惠州等地频出事故,致使大家“谈奥色变”,为此质监局派出检修人员对电视塔的观光电梯做了检修,如图是质监局检修人员搭乘电梯的v-t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s末电梯离出发点最远 B.2s~4s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v-t图象中,纵轴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横轴所围面积为通过的位移。
A、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为通过的位移,横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值,由图可知5s末电梯离出发点最远;错误
B、2s~4s电梯速度不变,即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正确
C、斜率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可得4s~5s和5s~6s加速度相同;错误
D、纵轴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由图可得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运动方向相反;正确 故选BD 考点:速度图象
点评:应用速度图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图线上面所包含的物理意义,比如“截距”、“斜率”、“交点”、“面积”、正负半轴的含义等。
2.质点沿直线从A运动到B,通过AB中点前的平均速度为2m/s,通过AB中点后的平均速度为3m/s,全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A.2.5m/s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通过AB中点前的平均速度为=2m/s,通过AB中点后的平均速度为=3m/s,总位移为x,总时间故选B
考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评: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段时间上的平均速度.找出这段位移及对应的时间,根据=
求得.
,全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B.2.4m/s
C.2.3m/s
D.1.2m/s
3.某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速度大小为7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大小为10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8.3m/s 【答案】C
【解析】由v=s/t可知位移为100m,运动时间为10s,所以平均速度为10m/s,C对; 4.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答案】D
【解析】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应用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有:
5.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答案】BC
【解析】V0 与a.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做减速运动。所以BC正确
6.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
B.V0< 0,a >0, 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 0,a< 0, 物体做减速运动
,D正确。
B.10.3 m/s
C.10.2 m/s
D.10m/s
B.7 m/s
C.10 m/s
D.8.5 m/s
【答案】A
【解析】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比较大小关系.
解答:解: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在打下相同的位移,所用的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而纸带A只有四个点,所以纸带A的平均速度最大. 故选A.
点评: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观察纸带上点数,根据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7.小丽同学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从生活情景中选出下列四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探究,你认为哪一个选项中的物体所做运动符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A.树叶的自由下落的运动
B.从桌边由静止开始滑落后钢笔的运动 C.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 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树叶的运动中空气对树叶的作用力不可忽略,A错;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是斜抛运动,C错;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受水的浮力作用,D错;只有B符合,选B。 8.下列对加速度的定义式
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Δv成正比 B.加速度a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Δv决定 C.加速度a的方向与Δv方向相同 D.加速度a的大小决定于速度变化率【答案】CD
【解析】加速度a的大小与速度v无关,只决定于比值
,
叫速度变化率,它反映了速
度变化的快慢.a与Δv都是矢量,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9.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质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作质点,比如分子很小,但是在研究分子内的电子的运动的情况的时候,就不能看成质点;错误 B、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与物体质量无关;错误
C、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因素或为次要因素,能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看作质点处理;正确
D、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错误 故选C 考点:质点
点评: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
10.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计算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时 【答案】B
【解析】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忽略不计时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或平动的物体也可以看做质点,B对; 评卷人 得 分 二、实验题
1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第2、3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第4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第5 min内的平均速度为13 m/s,则汽车在这5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答案】6.8m/s
【解析】由s=vt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在第1分钟内的位移为300m,第2、3分钟内的位移为360m,第4分钟内的位移为600m,第5分钟内的位移为780m,总位移为2040m,平均速度为2040m/300s=6.8m/s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2.若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之比为T1∶T2=2∶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____。 【答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