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子讲学稿
初三语文讲学稿:《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 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
1、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 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导学】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 相梁( ) yuānchú( )( ) lǐ( )泉 .
鸱( ) 濠梁( ) tiáo( )鱼 ..
请xún( )其本 从容( ) 吓!( ) 吓( )我 ...2、解释加点词语: 惠子相梁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安知鱼之乐 .. 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
3、作者简介
4、作品介绍: 5、《庄子》中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有哪些吗?(至少写出八个)
5、自读课文两遍,初步感知文章所写内容
教学过程:
学习《惠子相梁》
1、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了解作者、作品 3、疏通文意
4、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庄子对此有何反应呢?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疏通文意 思考: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3、这则故事中庄子是怎样反驳惠子的观点的?
4、惠子的论辩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
5、在这场辩论中,究竟谁是胜利者?
6、惠子最初的发问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实际上表明: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那么,庄子也可以怎样回敬惠子?
7、从两人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小结: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人物性格总结
庄子:
惠子:
《《庄子》故事两则》巩固练习
一、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本著作是_________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_______家经典之一。庄子,名___,_____时期____国蒙人。________家、______家代表人物。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梧桐不止 ( )②非练实不食( ) ...③非醴泉不饮( ) ④固不知子矣(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⑦请循其本( ) ⑧或谓惠子曰( ) ..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⑩欲代子相( ) ..三、一词多义
相:惠相梁( ) 相敬如宾( ) ..止: 非梧桐不止( ) 止而不前( ) ..
于是: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惠子恐( ) ....固:固不知子矣(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子固非鱼也( )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⑤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⑥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⑦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五、阅读《惠子相梁》回答问题: 1、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本故事比喻巧妙、贴切,找出比喻对应的事物,加以说明
3、简要回答这则故事的讽刺意义》 4、“??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