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
想主张 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以求理。 就是人性。 B、求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C、修身:存天理,灭人欲 B、王守仁:“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不同点 对理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陆王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陆理是世界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理在心外。 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穷“理”的途径不同:“格物致知” 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共同点 1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2内容上:都承认“理”的存在,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3影响上: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宋明理学的影响 理学的意义:把三纲五常解释为天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君主专制统治与封建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七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明清之际为什么会出现批判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思想? 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落后;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思想上:西方的科技、思想传入中国。 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 李贽 代表作 《焚书》 《藏书》 思想主张 ①鞭挞程朱理学、批判孔孟儒学,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认为人皆有私,私欲是合理的,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③、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否定万物生于理,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了唯物思想体系:a 哲学的本体论: “理在气中”b认识论: “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c人性:“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了王夫之 《船山遗书》 黄宗羲 顾炎武 人的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欲的合理性,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 《明儒学案》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法治”。b认为君臣关系不是奴仆而是平等的。 《明夷待访录》 c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d工商皆本 《天下郡国利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b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提出亡病书》《日知录》 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c经世致用思想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主张的共同点
(1)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为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2)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为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应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5
(3)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经世致用的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4、中国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也就是说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力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事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惊惧。
2)反对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八.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儒家思想
设问一:阅读材料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依据材料, 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2)、“仁”、“仁政”及“以德治民”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缓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设问二:阅读材料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依据材料,指出儒家思想有哪些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 其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重理轻法观念等都产生过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对钳制人们思想、阻碍科学发展等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设问三: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批判性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发展创新的观念,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九.儒学的现实意义
设问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何积极的借鉴意义?
答:有助于形成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子养心莫善于诚”等内容
6
设问二: 弘扬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有何影响?
答: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振兴.如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设问三:(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孔子学院)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儒家思想在营造良好的国际关系方面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礼尚往来.人怀礼而亲,家怀礼而近,国怀礼而和
设问四: 在时尚新潮、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可提供哪些借鉴? 答: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
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商周:甲骨文、金文
②战国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③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④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四 大 发 明 时 间 发明者 成 就 西汉 东汉 造纸术 蔡伦 唐朝 北宋 毕升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 世 界 地 位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雕版印刷品。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在14世纪经( )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北宋 指南针 的解体。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在( )中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天 文 学 元 战国 东汉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石氏星表》 浑象仪 地球是圆的 地动仪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比欧洲早1000多年 唐宋 火药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郭守敬 简仪 《 》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 )位置的变动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 ( ) 多年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7
数学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春秋战国 元 东汉 南朝 ? ? 祖冲之 九九乘法口决、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珠算法 九章算术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位 ? 书中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比世界领先1000 多年 农学 强调应用 西汉 医 东汉 学 东汉 明代 ? 张仲景 华佗 李时珍 7、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b、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
c、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d、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e、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f、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g、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8、古代中国在16世纪前,即秦汉到明朝前期,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科技衰落.原因: ①经济: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
②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③文化专制: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④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轻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对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⑥中国科学技术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
⑦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⑧其他解释:一些学者认为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第九讲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课表要求:
1、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演变历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脉络;
8
南北朝 元朝 明朝 贾思勰 《 》 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王祯 《 》 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科学先驱”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 )理论的基础 《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 麻沸散;五禽戏 徐光启 《 》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称“中国 《本草纲目》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_________的思想, 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