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精品资料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教学环节 一、对照插图,感悟发现(用时:3分钟) 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 新授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本导学案设计立足于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明理,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观察图片,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葫芦的藤、叶及果实。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2.(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强调“芦”生认识葫芦。 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有关质疑导入:教师要引导学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2)仔细观察字形,说出两个字都有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生对课文的兴趣。 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关。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3.反复读课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 1.同桌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学生字。 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相正音。 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1.(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1.学生可借助工具书,通过小字形。 字音。 组合作,读准字音、认清字2.(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形、理解字义; 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2.(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用字扩词,再把词语放回原“藤”,理解“盯”和“邻居”的(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文理解词义; 意思。 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3.“邻、盯、治、怪”等字,(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邻居”的意思。 可利用字谜识记,结合插图理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解“藤”“盯”的字义。 心情有关。 音、评议。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1.小组合作交流字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读准。 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左右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2.仔细观察字形,“棵、盯、邻、治、结构的字,除“邻”字外,书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怪、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写时要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3.观察老师范写,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让学生注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4.独立描红、临写。 意观看。 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1.认真观察图画,然后自主说说两幅图教师要利用插图,发挥学生的导学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 想象,给学生创造说话、写话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归2.自由交流自己的问题。 的机会。 部编版小学精品资料
纳。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1.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为(1)默读课文,想想两幅图前后不同的原什么两幅图前后会有这样大的差因,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别?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2)根据画出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的看法,用“因为……所以……”的句课文中的话来说说。重点指导学生式说话。 通过第2、3自然段相关的语句,2.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本组的学习理解这个人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 收获和看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交流。 1.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感叹号或问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悟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出了什么。 边体会。 2.指名交流,相机用课件出示相2.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朗读给同学关的句子。 听,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老师的指(1)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的导下读好句子。 意思,体会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2)通过抓重点词或比较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 1.四人小组讨论:先确定话题,然后每(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人说说自己的想法。汇报、交流讨论的(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结果。 了,会想些什么?让学生选择其中(1)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懂叶子和果实之的一个问题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懂间的关系,所以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治,还有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理。 (2)种葫芦的人心里可能会想:原来叶子2.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假如种葫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叶子生了虫子芦的那个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不治,葫芦就落了。 葫芦,他会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2.同桌合作续编故事。 呢?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用时:15分钟) 有关“教师指导”第1、2两个环节: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再指导学生反复读,从读中感悟; 2.小组合作交流,加深理解;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评价。三、朗读句子,体会情感(用时:14分钟) 1.小组合作先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再在组内互读、互评。 2.通过教师示范朗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方式,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的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四、拓展延伸(用时:8分钟) 1.有关“教师指导”中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 2.有关“教师指导”中第2个问题:关于续编,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内容,对比课文插图,抓住人物的神情,想象人物的思想变化来组织语言续编故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