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国民性格漫谈
内蒙古大学本科选修论文(设计)
第二章中国国民性格的基础
中国的国民性格的基础必须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根源,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与中国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 农业大国对国民性格的影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占了主导地位。由于小农经济和小家庭、大家族的宗法制的存在,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充足,这就形成了国人安贫乐道,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人人能够自食其力的社会中,和别人发生关系并不是太重要,也就不需要一个广泛性的团体,往往其交际圈是长期稳定,且不会改变的存在。这就“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之一。并且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缺乏对于社会生产力扩大的欲望和能力,满足于维持简单的劳动生产关系,不追求经济利益的扩大化,社会运行缓慢,这就养成了国人不重视时间和精确,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导致了因循守旧,不愿意改变的心理障碍,但也形成了国人以和为贵,不愿挑衅生事的温和性格。 第二节 地域分布对国民性格的影响
由于古代中国地广人稠,人员分布极不均匀。且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古代政府和人民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国法的约束力与执行力甚至往往比不上家法,对违反“法”的个人的处理极大部分也是由执法者个人意愿所决定,因此养成了国民性格中“轻公重私”的一面。并且,在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中,宗法制是对底层国民造成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大多数的中国民众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具有极强的生活忍耐力和耐性,因为习惯了在严格的条件下生存,极大地锻炼了个人意志,但也导致国民如果没有极大地刺激,往往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和反抗他人欺辱的意思。 第三节 儒家思想对国民性格的影响
古代儒家思想对国民的性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的思想历史上,“中”的思想与“和”的思想虽然早已经产生,但“中庸”确实是孔子的独创。“中庸”最早见于论语,在《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崇高的道德,甚至是最高的道德,人民早已经缺乏这种道德。中庸的道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犹不及”,就是说“过头”和“不及”的两种状态都是不对的,都是有害的。二是“和而不同”,孔子讲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第 2 页
内蒙古大学本科选修论文(设计)
同而不和”《子路》。孔子所推崇的“和”还有另一个意思,即“中和”,就是恰到好处。这个和绝不是做一团和气的老好人,而是讲究协调而不盲从。 第四节 近代史对国民性格的影响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受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来自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侵略,国民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级打击,缺乏自信。但是,由于我国辉煌的抗战和抗争,还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又使得国民有一定的自信。在西方的文化侵略中,导致了一种有时自卑有时自傲的奇怪心态
第 3 页
内蒙古大学本科选修论文(设计)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国民性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国家正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并且积极参与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中国也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国民心态没有得到及时地改变,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难题。 第一节 国家经济与综合实力对国民性格的影响
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凭借着互联网的盛行,当代国民没有了以往的唯唯诺诺,为人处世更加自信。这就是由于一国的经济状况和综合实力会对国民性格造成的影响,就比如说唐代由于国富民强,当时的人民非常自信,自强,为人处世极为大方,才会有了像李白这样行文写诗气势磅礴的人;而清代后期由于国家实力弱小,国力弱小,人民性格中更多的是自卑,怯懦,就像生病的人一样。所以,当代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国民性格中刚强,独立的一面更多的显现了出来。 第二节 转型期的国民性格
由于国家处于转型期,所以有一些一定会出现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的横行,使得浮躁之风更加猖獗。人们对工作与科研缺乏耐心,导致更容易选择一些欺骗他人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由于不少人都这样做,以及社会媒体的夸大,导致人们之间缺乏信任,由此又导致了冷漠,不负责等种种不正确性格的出现。
第 4 页
内蒙古大学本科选修论文(设计)
第四章 结 论
最后,当我们对中国国民的性格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之后,我们就更能明白,我们国家需要的国民性格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是要“自尊自信”,《礼记》中较早的使用了“自尊”一词,自尊的意义就在于不卑不亢,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实现自己和国家的目标;二是要“奋发进取”,要有着对于更好生活和社会的不断追求,才能有动力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三是要“理性平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导向要给予坚决的排斥并反对,而对于一些国家政府有待改进的事情,要处于平和的态度,看到国家的进步,不能相信一步登天的神话;四是要“开放宽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对于外来的人员交流和文化交流,要有为我所用的态度,保持开放,才能保证国家长久的强盛。
第 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