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全国卷名句默写押题
(1)《荀子·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是:
“ , 。”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的表现技法极为相似,比喻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把同舍生中的“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 ,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_ ___ ”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 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_。”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对比手法说明学与思的关系。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的诗句是:“ , ”。
(3)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表现隐居生活没有繁杂的世俗事物干扰,清静悠雅。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己非,恍如隔世之感。
(2)荀子《劝学》中“ , ”两句,讲了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相近的观点。
(3)苏轼《赤壁赋》中“____,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答案
1、(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其下圣人也远矣 而耻学于师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2、(1)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5、(1)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⑵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7、(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1)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10.(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2(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3、(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4、(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15、(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6(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岂无山歌与 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18、(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