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
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要求:
透水混凝土适用于轻荷载道路路面,不适用于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的路面。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该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透水混凝土性能设计应符合以下表规定:
透水混凝土性能指标 项目 耐磨性(磨坑长度) 透水系数(15°C) 抗冻性 25次冻融循环抗压强度损失率 25次冻融循环后治理损失率 连续孔隙率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28d) 弯拉强度(28d) 设计单位 mm mm/s % % % - Mpa Mpa 性能要求 ≤30 ≥0.5 ≤20 ≤5 ≥10 C20 C30 ≥20.0 ≥30.0 ≥2.5 ≥3.5 注:耐磨性与抗冻性能检验可视各地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进行。 结构组合设计
1湿陷性黄土、盐渍土、沙性土不应使用全透水和半透水结构混凝土道路,使用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应设置排水措施。
2城镇道路的路基应稳定、密室、均质,为轻荷载道路的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3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基层结构类型应根据道路的荷载不同按下表选用。
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
类别 适用范围 结构层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 基层全透水结构 景观硬地 轴载4吨以下城镇道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基层半透水结构 路、停车场、广场、定砂砾基层和底基层 小区道路 轴载6吨以下城镇道水泥混凝土基层 基层不透水结构 路、停车场、广场、稳定土底基层或石灰、粉煤灰小区道路 稳定砂砾底基层 5基层全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下图所示: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总厚度h2不小于150mm。
基层全透水结构形式
6基层半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下图所示:
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和底基层总厚度h2不小于 180mm。
基层半透水结构形式
透水混凝土面层
1透水混凝土面层结构设计,分单色层及双色组合层设计。采用双色组合层时,其表面层厚度应不低于30mm.
2根据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功能及地形地貌,选用强度等级及透水系数不同的透水混凝土。
3设计基层全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0,厚度(h1)应不小于60mm;设计基层半透水结构和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30,厚度(h1)分别不小于100mm和150mm。如基层采用厚度大于150mm的混凝土结构时,可适当减小透水混凝土面层厚度(h1),但不应小于120mm。 4设计透水混凝土面层时,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横向接缝的间距一般为4~6m;广场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面层板的长度比不宜超过1.30。基层有结构缝时,面层缩缝应与其相应结构缝位置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
材料。
5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或与其它构造物连接处(如侧沟、建筑物、窖井、铺面的连锁砌块、沥青铺面)应设置胀缝。 6透水混凝土面层胀缝处不应设置传力杆。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1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设计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的有关规定。 2基层全透水结构设计中宜考虑路面下排水,路面下的排水可设计排水管、排水盲沟。设计的排水管、排水盲沟应与道路设计中的市政排水系统相连,形式如下图所示: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形式
3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可利用市政排水沟或雨水井,透水混凝土直接铺设至市政排水沟或雨水井,面积较大的广场宜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结
构形式如下图所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