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种子的萌发》教学活动和教学顺序

《种子的萌发》教学活动和教学顺序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30:37

《种子的萌发》教学活动和教学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能力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种子的萌发需要时间,在一个课时里得出实验结论显然不可能,第一课时完成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下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较难以理解。在教材处理上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理分析设置1、2、3、4号瓶的理由,使学生真正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方案分析如下: 对照组① 水 (变量) 水多② 无水③ 空气 (变量) 对照组① 无空气⑤ 温度 (变量) 对照组① 低温④ 土壤板结时里面空气很少,不可能无空气(氧气〉。水里的溶解氧很少,被种子呼吸完后,基本处于无空气状态。因此②和⑤只须设置一个。三个对照组也只须设置一个。最终结果是设置①、②、③、④四种条件即可。 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在土壤中完成的,不容易观察到,比较抽象。我制作了一个“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瓶”供课堂上学生观察。制作方法如下:取一个无色透明塑料瓶,把上半部分剪去不用,下半部分装上沙子,定期浇水。贴壁每天放入一粒大豆种子,这样一星期后就可以完整地观察到大豆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程序 教师点拨 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课前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准备 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诊断题等。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学生活动 预习新课,收集相关资料: ①古诗“古原草”的作者、全文。 ②农民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播种后又需要做什么?③在花盆中种植一颗大豆,每天做好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种植大豆获得感性知识,增强爱护植物的 情感。通过收集信息,体会农民工作之艰辛 情景 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导入 易的“古原草”。 思考“古原草”所把科学与人文、审揭示的生物学规美联系起来,渗透 律? 人文精神,培养学播放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生的审美情趣。也用语言把被子植物加强了学科间的 的一生描述出来。 联系。 展示查阅的资料:组织学生发言。分析早春播①资源共享,把收农民播种前后需要种覆盖地膜的原因(提高土集的资料发布出 做哪些工作?(选壤表层的温度)。 种、翻土、浇水等) 来,让大家共享,围绕真正地把学习的种子说一说:种植花生权利还给学生。 作出指导学生从种植花生的经时,你都做了哪些②关注学生的亲假设 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事?并结合资料分身经历,促使他们 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作析种子萌发可能需以积极的情感参出假设。 要的自身条件和环与学习活动。 境条件各是什么? 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①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②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认为设置一组对照,10粒种子浸入水中,另10粒加入适量的水;有的小组认为把20粒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都加入适量的水,一瓶放在常温下,另一瓶放入冰箱里;也有的小组无从下手。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 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②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方案。 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计的实验观察记录表(见附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表)。 录表。 诊断 设计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小麦种子40粒、培养皿2个、黑布一块)。 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①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②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③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开展探①举例:曾经出现的假种围绕种究活动: 子事件使百亩良田颗粒子萌发①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未收,农民利益严重受问题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自身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吗? 损。 的欲望。 条件探②选种是农民播种前的重②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究活动 要工作,应该选什么样的种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子呢? 种子。(学生回答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设置:死种子、瘪种子、胚受损的种子、对照组四组,在实验过程中,四组除种子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相同。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假如让你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你该如何设计? ②交流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①如何抽样:农民买回一袋种子如何测发芽率?能否用3~5粒种子或把一袋种子都用上?或挑几粒大的种子? ②什么叫抽样检测? 介绍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的方法。 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学生通过答问,理解抽样检测的概念,并总结出抽指导学法。 样检测的关键是随机抽样。 提前一周课外实验设计、观察、统计数据 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 (第二课时) ①分小组汇报课下实验的①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完成情况。 ②分析“探究种子萌发②说明“探究种子萌发的的环境条件”实验中的环境条件” 异常现象:水稻在水多的实验中学生选择的种子是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条件下也萌发了。 不一样的:小麦、水稻、大科学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豆、花生、玉米、菜籽等,态度。 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水中也能萌发。) 生的实验结果。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探究种子萌发的自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身条件”实验中除对照④数一数“测定种子的发组外,其余均无发芽。 芽率”的实验中,有多少粒④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了。 分析 实验 数据 得出 结论 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建构概念、理解概念,从 的水分。 而掌握基础知识。 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 诊断 ①“五一”期间上市的当地西瓜,农民播种以后用塑料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 参与意识,关心国计民生,增②假如你是种子站的采购员,在进货时你该怎样做? 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种子萌②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种植发的过大豆的观察记录。 程 ③引导学生思考: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能发育成幼苗呢? 总结 提升

强责任意识。 ①启发学生学会运用自①通过观察、分析小结出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背种子萌发的过程。 景,大胆创新和勇于实 ②种子发育成幼苗是细践。 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②从宏观到微观,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自我小结本节你学会了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什么? 等)。

搜索更多关于: 《种子的萌发》教学活动和教学顺序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种子的萌发》教学活动和教学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能力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种子的萌发需要时间,在一个课时里得出实验结论显然不可能,第一课时完成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下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