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输血事故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临床输血事故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冯胜利 3082010042 指导教员 刘霖
【摘要】通过对资料的有目的性的查阅,发现临床输血事故发生率持续增长,而护士作为之一操作的直接执行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警惕,针对这一现象中护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寻找相应措施。
【关键词】护士;输血;安全性,管理
【正文】为减少输血带来的医学纠纷,积极发现护士操作中的相关问题并寻找对策,加强对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临床输血事故的常见原因
1.1护理人员对安全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1.1.1护士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待提高 一些低学历护士尤其是中专毕业的护士基础文化低,学习方法、能力及主动性欠缺,对医学和护理基础理论掌握不牢,导致安全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低。
1.1.2医院对安全输血相关知识培训不够 卫生部输血规范从2000年颁布并开始实施已有9年,但护士对其内容掌握圣少,其原因与医院组织系统培训不够有关。
1.1.3医院管理者对血液的发放、储藏、运输、保管重视不够、监督检查不力 调查显示,一些护士对血液储藏和运输的温度不清楚;也不知道每次只能发给每例病人1单位的血。当血液从血库取出不能及时输注,血液怎样保存或处理。
1.1.4护士对安全输血相关知识重视不够 大部分护士对输血的操作程序和查对比较重视,认为只要按操作规程将血输正确就行了,至于怎样输血才能保证血液质量,使输血达到最佳效果而不良反应又最小,护士较少去考虑。 1.2护理人员操作不够严谨
1.2.1血标本采集的不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血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有:采错血,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 采标本时方法不正确,直接从输液器中抽取,标本被稀释;穿刺不顺利,采集血量少或反复抽吸注射器致溶血;试管标签模糊不清、信息不全或贴错;非医护人员送标本。
1.2.2领血环节的控制措施中,一些护理人员领血时没有与血库人员做好核对工作 1.2.3输血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实施,或忘记相关操作禁忌事宜。 1.3护理人员责任安全意识不够强烈
临床输血中,一些护士安全意识不够强烈,不能严格遵守输血规定,同时输血记录不够完整和规范,存在一定侥幸心理,没有严谨的法律意识。 2.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知识的培训
2.1.1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 应意识到护士作为输血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严重影响输血质量,管理人员应重视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输血规范及不同血液种类输注和储藏要求编制成简单易学的小册子,护士人手一册,便于护士学习和掌握。
2.1.2 鼓励在职教育对“三低”护士,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鼓励其参加成人学历教育,使各级
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理业务,并将其纳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职称晋升、晋级、年度考核中。
2.1.3 建议设置输血技术准入制度 制定输血技术准入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刚入院或人科的护士进行系统规范化培训,考核过关发给准人证后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2.1.4 重视护士职业思想教育 强调输血风险和输血相关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从主观上重视,行动上运用多种途径学习,尤其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学习输血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医疗需要。 2.2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
2.2.1护士处理输血医嘱时,首先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和输血交叉单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血液种类,后粘贴试管,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床边当面将以上内容再核对一遍,无误后采集血样; 采集时严禁同时采集2人以上的标本,严禁从输液器直接抽血;用采血针和密闭式采血管采血, 穿刺采血不畅时应更换部位、更换注射器重新采集,不能用在注射器中反复抽吸的血液;填写血标本登记本, 由当班护士将血交叉单、血液标本、输血申请单及血液标本登记本一并送检验科,双方核对、确认后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字,记录交接的时问,以确保标本的无误。
2.2.2 领血环节的控制措施护理人员领血时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核对,做到“三查七对一确认” 和” “八不接”。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七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种类和剂量;一确认: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交叉单上的血型是否一致并签名?。八不接:标签破损或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血浆层与红细胞层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呈紫红色,血液超过保存期均不能接。 2.2.3 执行输血时的过程控制措施
输血前的准备和核对确定输血后,由2个护士检查核对交叉单、血袋标签内容、血液质量、输血装置等,无误后填写输血卡,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资料,确认与交叉单相符后进行双签名, 昏迷患者需得到家属的确认,并做好解释。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除生理盐水外不得加入其他药物,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时, 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连续输血1 2h后应更换输血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调节,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观察不良反应,掌握成份输血的时限,根据不同的种类掌握输血速度。__ 2.3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及安全意识
护士除需掌握有关血型、输血适应症、禁忌证、并发症知识外,还应熟悉专科常用血液制品的性质、特点、输血方法、各种输血反应意外抢救措施。了解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免疫效应和成分输血等。严格执行输血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输血重要性:正确输血能达到有效治疗目的,错误的输血不仅影响疗效、安全,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故在管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严格执行输血护理工作制度,一丝不苟按输血护理常规工作。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理服务的首要前提,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工作中主动克服侥幸心理,增加责任感,自觉地将各项护理工作标准及要求内化成自身的护理行为 。
通过法规的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律观念,学法懂法,依法施护,认识到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E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输血护理技术、转变输血护理观念,已成为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新到我科的护理人员,全部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输血技术操作。
【小结】输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加强输血规章制度的落实、输血安全教育、规范输血技术操作,强化了医护人员的安全输血意识,提高了输血护理质量,就一定能够大大降低了输血反应的发生。总之,只要执行护士有较为丰富的输血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随时强化输血安全意识,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护理常规操作,就一定能防范输血意外和事故的发生,提高输血护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淼,张洁欣,黄伟.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45-46.
[2] 伍伟键,田兆嵩.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26. [3] 李素红,任爱玲,薛晓英.PDA与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与发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1):87—90 [4]金钰梅,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医疗护理缺陷防范之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785. [5]曹力,刘玉莹,黄津芳,等.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的护理管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9):44. [6] 杨勤峰,张春来,张春梅,等.成份输血适应症及其影响因素.护理学杂志,2003,18(9):719—720
附录:学习体会
通过此次的课题检索,查阅并了解了更多关于输血方面的知识,填补了更多的知识空白,为以后的成长做铺垫。同时我们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护士这一行业,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导致我们要时刻谨慎小心,我们面对的人群都是病人,换位思考,病人是更加渴望健康与光明,而我们是他们恢复健康的直接执行者,身上肩负着爱护病人的高尚使命。一个小的差错都将造成难以挽救的结果,所以要时刻小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并运用到岗位上,爱护病人,关心病人,给予他们温暖,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