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0:40:46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纸房镇中 张孟娟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不但能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而且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师生的情感共鸣,会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关键词:创设情境的方法 愉快学习 提高效率

创设情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背景,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方法。现举出下面的一些教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建立现实模型。 例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进行引入:进入教室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找排数和一排上的座位数。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

这样引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新知识的建构。

再如《不等式的性质》一课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但是恰当的设置情境,就能让学生不再陌生。

问题1:脑筋急转弯:有两对父子,却只有3个人,为什么呢? 学生答:爷爷、爸爸、儿子。

问题2:爷爷70岁了,爸爸40岁了。请用不等式表示他们的年龄大小。 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40。

问题3:那么5年后,爷爷和爸爸的年龄谁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 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5>40+5。

问题4:30年前,爷爷和爸爸的年龄谁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 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30>40-30。

问题5:x年前,爷爷和爸爸的年龄谁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 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x>40-x。

通过以上一组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从而愉快地开始“不等式的性质”一节的学习。

这样的引入充分利用学生对不管多少年前还是多少年后,爷爷的年龄总是大于爸爸的年龄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不等式性质的本质,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创设类比情境引入,优化知识结构。

在引入《等腰梯形》一课时,运用复习类比引入: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现在我们能否类比平行四边形,也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质呢?

1

列表引导学生思考: 研究对象 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 边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称性 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 中心是两条对角线 类比引入既梳理了已有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建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于内容较多、体系性强的知识尤其使用。

三、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提高探索能力。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引入时,通过剪纸活动可以直接、简明的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可以拼出一个平角,形象的证明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引入时,先组织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平面图形。然后教师将课前准备的一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发给学生,每位发三根塑料棒,让学生将三根塑料棒拼成三角形。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发现有的同学手里的三根塑料棒能拼成三角形,而有的同学手里的三根塑料棒却无法拼成三角形。

这时教师设疑引导:

1.任意三塑料棒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 2.怎样的三根塑料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3.能拼成三角形的三根塑料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测量、比较,同学们很快能够讨论出相关结论: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动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情境的创设必须为问题发现与解决服务,尤其是课堂引入情境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情境的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实施与拓展。

四、创设动画式情境引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是正方形??)这时我动画演示:剖开塔基的截面,显示它的形状,正方形的形

2

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建筑中应用直角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这样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五、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疑问。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是让学生先处在一种矛盾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再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3+3+3+3=3×4,3×4就是4个3相加,接着提出问题:3×(-4)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负4个3相加吧?那又该如何理解呢?于是产生疑问,教师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考,逐步诱导。前面已学过可用正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学有理数加法时是在数轴上进行的,如向东走7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一共向东走3米,即7+(-4)=3,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是否也能在数轴上进行呢?这样一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与欲望,接下来的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创设阶梯性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层次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依次提出一些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和探求有关解决问题的依据,在解决所提出的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克服困难,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过\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对解方程∣x-3|=7这道题还有较大的难度,若将它分解为几个有关联小问题,把问题简单化:①∵∣7∣=7,∣-7∣=7,∴绝对值都等于7的有哪些数?②∵∣a∣=7, ∴a=7或a=-7,即绝对值是

3

7的数是什么?③∣x-3∣=7,把x-3看作问题②中的a,于是,x-3=7.得x=10或x-3=-7得x=-4,不妨将x=10或X=-4`代入原方程检验,可知,x=10或x=-4是原方程的解。这样,阶梯式问题情境的提出,既分散了问题难度,使学生易学、乐学,又消除了学生畏惧数学的情绪,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时候,有这样一题“8人分别乘两辆小汽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距离火车停止检票时间还有42分钟,这时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这辆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这8人都能赶上火车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相互交流,只要符合实际,就给予鼓励。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已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具有活力和灵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问题化课堂教学,能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1、2012年28期《成才之路》 作者:刘慧

2、2008年8期《数学学习与研究》 作者:朱厚军

3、2006年12期《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作者:高树林

4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纸房镇中 张孟娟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但能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而且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师生的情感共鸣,会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关键词:创设情境的方法 愉快学习 提高效率 创设情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背景,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方法。现举出下面的一些教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建立现实模型。 例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进行引入:进入教室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找排数和一排上的座位数。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 这样引入,激活了学生头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