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理论题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理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
3: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4: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新课程内容与传统内容比较,《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删去部分难度较大和比较陈旧的内容。
6:\组织者\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7:\引导者\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8:\合作者\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9: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可理解为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不同于教师为学生做主的学习。高质量的数学自主学习不完全等同于学生自学。 1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1:什么是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2: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核问题(任意),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合作学习的方式。 (2)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合作学习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4)要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3:在课堂内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索学习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将以下三种方法作为突破口(1)揭示知识背景(2)创设问题情境(3)暴露思维过程 14:数学探究主要指在学习某个数学知识时,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15:\数学应用\主要是指面对一个原始的实际问题,将其数学学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逐步进行数学处理,从而获得问题的数学解决,最终再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加以检验鉴别的过程。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
数学模型:.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二.填空:
1、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_和普通高中教育.
2、课程改革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_._._._\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 现状,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_,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 课程的基础.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_ 的愿望和能力.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_ _\的工作方针.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_.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_ _\四个学习领域.
8.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_ 合作者. 三.判断:
1.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t) 2.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f)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f)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t)
5.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t) 四.简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的价值;
(3)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 (4)数学教学; (5)评价改革;
(6)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即50分)
1、数学课程中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的价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四大学习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是( )、( )、( )、( )、( )、( )。 3、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原则、)、(重视环境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和自主的原则)、( )、( )、( )。 5、初中数学新课程多元教学评价有( )、( )、( )、
( )。 6、初中数学新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有( )、( )、( )、( )、( )、( )。 7、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可能产生的难点有( )、( )、( )、( )。 8、在设计学生具体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应重点把握( )、( )、( )。 9、“空间与周到”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 )、( )。
10、比较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 )、( )、( )。
二、名词解释(第题3分,即12分)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2、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3、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4、数学建模: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即18分)
1、你对初中数学课程具体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2、在数学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首先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引进用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在数学语言中,像数字以及表示数字的字母,表示点的字母,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都是用数学语言刻画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
3、你是如何理解数学“课题学习”含义的?
1、课题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3、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4、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试述:你怎样把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20分)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测试卷
单位: 姓名: 得分:
结合你所教学科做一课堂教学设计,并说明在该设计中所渗透的新课程理念,并准备采用哪些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要求:1、教学设计不能掌强附会;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设计的主导原则要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
2、为少于1700字
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
中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卷
一、基本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从教师评价的目的来分,通常把教师评价分为 奖惩性 评价、发展性 评价两类。
2.数学书面考试以评价学生的__基础______知识和___基本_____技能为主。
3.新课程中,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____ ;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_ 。
4.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叫做 归纳推理,它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5.衡量一份试题是否科学有四个指标,这就是试题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效度 是反映试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即用试题考查学生成绩前后一致的程度。 6.关于学习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数学试卷中的客观题,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有哪些主要优缺点? 优点主要是评价客观、量化,缺点主要是不能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个体差异。
8.简述几条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教学策略。
让数学学习切合学生实际;经常地鼓励学生;从数学的学科本质内挖掘数学的魅力;与学生角落数学以外的东西;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实施有意义的教学;多联系生活实际。。。 9.试列举常用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体思想;华归与转换思想。。。 10.试列举几种常见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生活实例导入、数学史实导入、复习导入、问题(或称悬念)导入 三、辨别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数学书面考试评价是否比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更能体现学生数学发展的个体差异? 错误: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更能 体现学生数学发展的个体差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