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8:25:33

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

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

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类似,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

稳定的问题了,在数码相机上,快门优先一般用“S”来表示。

快门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拍摄运动中的物体及场合,而想拍摄的恰当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比如,在拍摄行走或者快速移动时,快门速度设置在1/250秒左右合适,这样可以得到相对清晰并没有抖动的画面;要拍摄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则需要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而要拍摄极快速飞行,则要1/800秒以上了。相反,如果你想拍摄些刀光剑影等相对模糊且另有意境的照片时,相对降低快门会得到更佳的效果,比如使用1秒,1/2秒等。 拍摄篇:连拍

连续拍摄相片与拍摄普通相片操作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拍摄连续相片的目的是为了抢拍精彩的瞬间,错过了就很难有补拍的可能,因此,要成功地利用“连拍”功能抢拍

到精彩瞬间,除了事先做好基本设置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最大限度地缩短快门延迟时间。很多人总是在看到需要的镜头时才去按下快门,这时相机是需要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量、选择合适曝光组合的,容易造成快门延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半按快门,让相机先完成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等准备工作,拍摄时机一到,

马上把快门按到底,这样快门延迟就会大大缩短。 选择合适的照片尺寸。照片尺寸越大,数据量就越大,存储时间也就越长。过长的时间间隔,就会严重影响下一次相片的拍摄,导致一些精彩瞬间的流失,因此,无特殊情况,相机连拍中使用小尺寸为佳,如1280×960或者640×480,这样可以减少相机处理时间,缩

短拍摄间隔。

要有一定的提前量。拍摄者必须时刻保持精力集中,密切关注拍摄对象,在预感到精彩瞬间即将出现的前一刻,迅速按下快门,否则会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延迟而丧失难得的机

会。 在连拍模式下,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一般被强制禁止使用,所以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如果环境光线较暗,应该采用手动功能拍摄,如快门、光圈优先模式或全手动模式等,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曝光补偿等;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三脚架或手动闪

光灯等辅助器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拍摄效果。

拍摄篇:微距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具有10cm以内的微距拍摄功能,最强的理光甚至能达到1cm超微距拍摄,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光学变焦+微距功能时,绝大多数相机需要三脚架的帮助,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才会没有抖动和模糊的情况出现。

不要忘了相机调整到微距模式:在具备微距功能的数码相机上,都会有一个微距模式的按钮(开关),在拍摄近距离的物体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所写的方法切换到微距模式,此时液晶屏上会显示出黄颜色的花朵图标,表明现在已经在微距模式下了,否则,拍出来就是“月

朦胧,鸟朦胧”。

尽量采用三脚架和自拍:无论你的手持功夫如何过硬,建议在拍摄微距照片时还是要一个三脚架,尤其是在室内的环境下,采用小光圈时,快门速度通常会低至1/4秒以下,手持无论如何也难免抖动。另外,微距模式下成像景深很浅,手持时前后稍有晃动,焦点就

会偏离你所需要的位置。

闪光灯的使用:对于微距拍摄来说,如果使用内置的闪光灯,则很容易曝光过度,所以,在微距拍摄时需要使用的是专用环形微距闪光灯,不过绝大多数用户都没必要使用它,

我们用自然光和一些简单的灯光已经可以满足拍摄的基本要求。

使用液晶屏取景并观察对焦情况:在微距拍摄时,具备旁轴光学取景窗的数码相机,通过光学取景窗获得的视野与相机拍摄到的视野存在严重偏离现象,这时候必须使用液晶屏来取景。如果相机具备手动对焦功能,你也可以一边观察液晶屏上被拍摄物体的清晰程度、

清晰范围,一边手动调节焦点。

拍摄篇:白平衡的控制

数码相机上CCD的感光能力无法和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拍摄出和人类眼睛所看见一样的颜色,也就是会产生所谓的——色偏,要消除色偏,就要调整光线的平衡,也就是所谓的——白平衡,数码相机一般都有自动的白平衡模式,通常有自动、日光、日光灯、室内,虽然可以将白平衡开启成自动模式,但是不见得在任何光线下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

平时就应该多尝试不同光线下各种模式的运用,以积累经验。

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有些相机备有白色镜头盖,这样只要盖

上白色镜头盖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 操作过程大致如下:把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将白色镜头盖(或白纸)盖在镜头上,盖严;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寻像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

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 另外,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

保养、配件篇

镜头保养工具:对于整部相机来说,镜头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要保护镜头,一片UV镜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镜头纸、镜头刷、吹气筒和镜头清洁液是清洁镜头的常用工具。 机身维护工具在整个机身的维护和保养方面,一个摄影包也是不可少的。除了放相机外还可以放电池、各种镜片、存储卡、镜头纸等物品。

三脚架:三脚架号称“世界上最实用的防震系统”,确实,在光线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三脚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于拥有一部较为高端的消费级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三脚架在不少场合都需要使用,比如拍摄夜景、微距以及光线环境较差、容易手震等情况。 增距镜和广角镜:不少用户在使用了自己的数码相机以后,往往感觉不是广角不够大就是长焦不够长,如果你经常为自己相机镜头的局限性而感到苦恼,那么建议你还是尽早选购一片合适的增距镜或者广角镜,但是不要盲目地买,如果你是经常使用长焦的,并不介意较小的广角端,那么选购一款合适倍数的增距镜就可以了,反之就只购买广角镜。当然如果两端都

需要扩展的就只好购买两个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课:数码摄影入门九法 数码摄影入门之一 首先要清晰

什么叫清晰,这是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因为我们的要求不同,我们对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这里联系到3个概念,即对焦精度、景深选择和抖动。对焦精度,现在的dc都AF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除非你要拍的主体不在相机的对焦范围里,或者现场极度昏暗,AF还是可以保证质量的。除非你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获得超焦距等等,这些是高级手法,应该在无忌里讨论这里不讨论。

其次是景深,说道景深就需要给出另一个概念:弥散圆,名词解释:弥散圆: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显然,当弥散圆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一个不可分辩的一个点。这时我们就会觉得在焦段前后一段距离里所有的像都是清晰的。这就产生了“景深”。景深内的弥散圆称为就称为容许弥散圆可见容许弥散圆的概念是一个随着人观察分辩力的

变化变化的,景深是随弥散圆的可接受程度在变化。 最后是抖动, 说一个故事,15年前我初学摄影是在高中的兴趣小组,老师是印尼的归国华侨。那时的我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的理论课,仗着家境不错,就只会浪费胶片。在一段时间的拍摄后,一次少年宫有一个摄影比赛(俺那年代惨啊,这种机会是已经极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了)黑白片子被要求必须放大到8寸以上才可以参加。在老师的放大机下,我的片子里的对焦不实和抖动被无情的放大到足够让我沮丧的的程度!这时我才知道老师说的那些“清规戒律”有多重要。

对持稳相机,我现在可以达到:相对135的50mm焦距下,手持1/4秒可能在LCD上看不出抖,手持1/30放大到7寸内看不出抖,手持1/125秒放大到A3幅面肯定看不出抖。正确的手持方法是用相机的眼平取景器,这时你的左手托住相机左肘紧紧的支撑在肋部形成一个3角,右手持握把手,右肘也紧紧的支撑在肋部也是一个3角,同时2支手臂也自然形成一个3角,有点物理知识的人应该已经感受到它的稳定了。手部动作:拇指控制多功能拨盘,食指轻轻放在快门上,调匀呼吸,就像扣动枪机,做到“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此时高手已经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十步一击,一击必杀!当然,绝对不抖是不可能,即使使用捷信,

至少它还有按固有频率出现的震动吧,就看大家的要求了。

数码摄影入门之二 准确的曝光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 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 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依据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时

间为4,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时间为2, 曝光量仍为8。

等量曝光

我们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开戾得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胶片上,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能让光线较长时间地停留在CCD上。由此可以演变为以下情况:光圈f/1.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100秒相组合, 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又和中级光圈f/8与中

等快门速度1/25 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这就叫作\等量曝光\。

上述三组曝光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体现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体现在CCD上的影调层次、色调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一是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于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

清晰程度。

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们知道,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以摄影实践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是选择曝光的概念。

那些富有经验的摄影家,从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知,尽管每组快门和光圈均能产生等量的曝光效果,而画面中景深与动体清晰程度却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一种曝光组合,必须认真考虑。是用较小的光圈去获取较深远的景物清晰范围呢?还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去抓取被摄动体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极短的景深使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还是以较慢的快门速度增强动体的动感?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来思考并加以选择,这决不是那些“自动相机”所能解决的,因为“自动相机”并无思维能力。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照相机去完成自己的构思,这或许就是相机的“自动曝光”与人的主动“选择曝光”

的区别所在。 什么叫准确曝光。正确曝光的含义简单说来应该是:在适当的时间里让CCD受到适当

的光量照射。

说到曝光不得不先说说亚当斯的区域曝光。风光摄影的泰斗美国摄影家A.Adams对摄影界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区域曝光”的概念。不说了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全部理解,里

面的理论足可以写一本书了。但现在我的拍摄都是建立在这部分的理解上。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多变的图像几何结构?学过素描的朋友会很容易理解。图片无非是从白亮的高光到色彩饱和的中灰到全黑的暗部的连续的过渡。这种过渡让我们分辨出物体

的轮廓。

最传统的拍摄手法在数码领域依然是最有效的。当你看到一个画面你想要表现什么,也就说你想要它体现最饱和的色彩和最丰富的细节,就对准它点测,然后按照测试值曝光,出来的片子一般就不会让你失望。当然你如果希望其他部分也体现出一点细节,你就必须使用反光板、吸光板来使这些地方控制到你的CCD的宽容度的范围内,或者变换角度和等待光线的变化来减小光比。反之也一样,你如果希望某部位出现纯黑、纯白,那就让这些部位偏离曝光值5档以上,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明白点测和手动对一台相机的重要了吧。 当然实际的拍摄没有这么简单。特别使纪实类的片子。你要限制光线,同时光线也在限制你,除非室内静物,完美的光线可遇不可求。但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这时,经验变得很关键。包围曝光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不是万能,至少包围测光不能改变客观光比。布勒松语“你得不停的改变角度”角度的改变不单单是为了改变构图,往往更多的是在改善光线对你的限制。可以利用的东西太多,比如水面的反光,白色的墙壁等等包括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

比如薄云可以使阳光变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码摄影入门之三 黄金分割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首先说构图里的分布和造型,这里不得不提到2个名词:九宫格和趣味中心

说九宫格前先说著名的黄金分割

搜索更多关于: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 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类似,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