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
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量。
环境承载力: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量)的极限值(阈值)。 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
(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
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应该是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
指标.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
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环境管理 : 是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
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 : 水污染控制单元
环境决策支持体系(EPDSS):是以辅助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过程为特征的计算机信
息系统,它能为环境规划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背景资料,帮助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可以通过人机反复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 是以现代数据库 技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实现对环境信息的输入、输出、修改、删除、传输、检索和计算等各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操作,并结合统计数学、优化管理分析、制图输出、预测评价模型、规划决策模型等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具有完整功能的技术工程系统。它既是各种环境信息的数据库,又是环境管理政策和策略的实验室。
三生产理论: 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环境生产子系统.
三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界面: 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
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 问题 的主要 原因之一。
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国际商会在专题报告
中对环境审计的概念作了陈述,并得到了的普遍认同:“环境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它对于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帮助保护环境:一是简化环境活动的管理;二是评定公司政
策与环境要求的一致性,公司政策要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
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
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 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过程或活
动从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养护、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系统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ISO14040对LCA的定义是:汇总和评价一个产品、过程(或服务)体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方法。 LCA突出强调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时也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摇篮到坟墓”、“生态衡算”等。产品的生命周期有4个阶段:生产(包括原料的利用) 、销售/运输、使用和后处理,在每个阶段产品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着环境。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办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降低
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它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治理中国工业污染的重要战略,也是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问答
1.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环境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1)环境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2)环境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 环境规划学产生的背景:
(1)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2)人类、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不断进行着改造自然的活动,甚至与自然环境作斗争,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改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包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能力)
(4)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损坏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
(5)人类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归根结底来自于人类过度的和盲目的社会经济活动。 (6)如何为协调入类、环境和发展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7)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协调人类、环境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划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2.环境规划的作用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3)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4)有效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 (5)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 3.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关。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综合性、 区域性、 动态性、 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5.环境规划的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6.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4)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7.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 10年以上; 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 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日本。 (3) 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水污染控制规划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
污染防治规划。 8.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环境功能区划 (2)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 (3)环境评价和环境预测 (4)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及决策 (5)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6)环境规划方案的管理 9.环境规划的一般程序
10.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在环境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理论基础: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11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和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应考虑现有的管理、防治技术和人才结构问题,要分析现有经济水平能够提供多少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12环境预测和环境评价在保护环境和环境规划中有何意义?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环境调查和评价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环境评价的目的是(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目的是掌握未来环境问题之所在,以便在规划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3以大气或水为例阐述环境规划的基本过程.
大气环境规划的一般程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