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三、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酒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 ..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枉送了自家性命?( ) .4.请勿自误。(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重点讲了武松( )和( )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和( )的性格特点。 【答案】 一、饥 府 榜 冈 拳 二、1.虽然……可是…… 2.一面……一面…… 三、1.斟 2.为什么 3.白白 4.不要 四、喝酒 打虎 倔强 勇武 第二课时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 目标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 ( 3 )分钟 设计意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 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 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 4.谈话过渡【出示课件2】: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 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 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 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出示课件3】 新课 教学 ( 30 )分钟 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 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 下冈。“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 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 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7.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 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5】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学生借助人物心理活动感悟人物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特点。 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 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 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 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一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 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 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出示课件7】凶猛(突出显示) 略按一按 望上一扑 撺将下来 把前爪搭在 地下 腰胯一掀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剪 一扑 一掀 一剪 一兜兜将回来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一闪,闪在 大虫背后。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却又又闪在一边。)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 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 反击。)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大虫抓人,只 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 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 力,从半空劈下来。)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出示课件8】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突出显示) 翻身下来 拿在手里 闪在青石旁边 一闪,闪 在大虫背后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却又闪在一边 抡起梢棒 从半空劈下来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了解人物性格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特点。 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 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 “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 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 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 灵敏、有勇有谋。 讲解5自然段【出示课件9】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 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 是指什么?(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 前。)“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 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 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 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 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 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 力气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