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完整版)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要再送,与语境不符)
20.①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 ②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③我觉得各朝诗都各有
特点
21.②发展经济,不一定有环境污染 ③牺牲环境,不一定能发展经济。 四、(60分)
22.参考2017年夏季高考评分标准。
潮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参考答案
―、 (一)
1.(3分)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强加因
果,“西方戏剧始终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应该是“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
的一个组成部分。”“戏剧作者”应为“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
2.(3分)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无中生有,
戏剧形成渊源与前两者没有“互为影响,互相强化”的关系。)
3.(3分)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张冠李
戴,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应为“中国戏曲悲剧”和“西方悲剧”。) (二)
4.(3分)C(试题分析:“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无中生有。)
5.(5分)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
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内容3分,结构2分)
6.(6分)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
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性格1分,举例1分。) (三)
7.(3分)A(试题分析: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项,“都认为……有过度
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5分)CE(试题分析: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B项,“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
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
9.(4分)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
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
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
专注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2分,任答二点即可) 二、 (一)
10.(3分)B(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
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1.(3分)B【解析】“父”通“甫”,古代人名用字。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
字后面。
12.(3分)C(“作者对此感到惋惜”有误。)
13.(1)出洞之后,就有人责备那个想要出洞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因而不能尽享
那游玩的乐趣。(评分标准:“既”“咎”“悔其随之”“极”每处1分,大意1分) (2)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
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评分标准:“以”“谬其传”、“莫能名”、“何可胜道也哉”每处1分,大意1分)
(二)
14. (5分)C、E(选C给2分,选E给3分)
【解析】C项,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都是远景描写,总之
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E项,借景抒情只在颈联能够体现,不足以说明是主要的表现手法。
15.(6分)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
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三)
16.(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每答对一句给1分。错、漏、多字该句均不给分)
三、
17.(3分)C(①“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是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语。“不孚众望”
意思是不为大家所信服,贬义;“不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②恒河沙数:本佛教用语,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难以计数。形容数量极多。此处用得正确。③举重若轻: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艰巨的任务。应换为“无足轻重”。④釜底抽薪:抽取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应换成“雪上加霜”。⑤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此处用得正确。)
18.(3分)A(【解析】B项“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
表意不明;另外,“热烈”不能与“支持”搭配。C项成分残缺,应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前补上介词“以”。D项“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对调。) 19.(3分)B(【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②句中的“芦苇”,照应前文的“芦苇”,“脆弱”照应第⑤句“都能致人于死地”。第③句“人高贵”与前文的“人脆弱”形成转折关系,并与第④句形成因果关系。第①句“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与后文“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衔接,由此选B。) 20.①从书写和绘画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理。 ②当人们所画的内容是谎言时。 ③导致所写的字更高更长。
(每句2分)(①是总说,根据下面分说的内容可知,以色列研究人员是从人们的书写和绘
画中看出人的心理的;②应仿照前一句“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填写,只是把“书写”改换成“所画”或“绘画”而已;③应是分析原因的句子,针对写字更高更长来说) 21.⑵ 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3分) ⑶ 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每句2分)
【解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语句“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四、
22.【解析】观点梳理
肯定之:“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式
的游戏化象征、无奈的物质奖励不该被苛责。
严厉批判之: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哄孩子”式课堂是对学生的黑色
嘲讽;出勤率岂能靠红包保障;你的求学岂能老师买单;花式渠道贿赂学生实在悲哀;要励志不要励欲;莫让教育用上利益的“偏方”;“中国式焦老师”可悲可哀;“红包”给教育抹黑;拒绝“红包课堂”,还我纯真教育。
温和批评之:“受益终生”的教育才是“治本”的改革、红包奖励引发教育功利化属杞人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