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谈话:孩子们,我们已经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交上了朋友,今天它们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说出名称。) 这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认识一位新的图形朋友,它叫做角。
孩子们,角是我们数学王国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你们愿意来认识它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 、角的直观认识。 活动一:找一找
(1) 找实物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能见到角这个图形。你们看,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夹成一个角。 课件出示剪刀图,闪动并移下一个角。 师:钟面上两根指针夹成一个 课件出示:(钟面图、红领巾图)
学生找出图中的角。(课件闪动,拉下角。) 师:剪刀刀刃的张口就形成了一个角的图形。
师问:钟面上能找到角吗?(学生回答)课件闪动,拉下一角。 红领巾上能找到角吗?(学生回答)课件闪动,拉下一角。 (2) 感知角的共同点。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找到了隐藏在图中的角。现在请每个孩子细心观察,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里还有角?生同桌说一说。(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找到的角,师问:“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5 引导学生说出角都有直的边,并且两边相交于一点。 师小结,课件闪动边和顶点。 活动二:摆一摆
师:孩子们真细心,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看到桌子上的圆形纸片了吗?它上面有角吗? 师:你想办法利用这张纸片来折一个角吗?试试吧!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折的角?(学生上台边展示边说) 师:我要来把角画下来,仔细看。(师画角)
d)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课件演示“认识角”中的‘角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在黑板上板书角名部分的名称)
师:角要用短弧线标出来,旁边注明1,就记作∠1,读作角1。若有两个角,一个标为∠1,另一个标为∠2(师板书)
e)学生在自己折的角上指出角的两条边、顶点。用“ )”标出角。 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活动三:指一指
1、(课件显示):请指出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课件出示:指出图形上的角。(见书上64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练习,抽学生在大图上标角。集体订正。 (四)、角的大小的认识 (课件演播:视频“角的大小”) 1、活动四:做一做
教师出示自己的活动角。问:你能指出这个角来吗? 抽一名学生指出活动角的顶点、边。
6 师示范(慢慢张开两边):仔细看,角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示范(慢慢合上两边):想一想,角的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请你做一做,边做边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做一做,全班交流。
师小结说明,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活动五:比一比 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将自制的两角贴在黑板上):哪个角大?
师:当两个角大小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判断大小。当两个角大小不明显,不能用眼睛直接判断大小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大小?用你手中的角比比看。 学生说一说。
抽学生上台演示比角的方法。
师播放课件并小结:通常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其中一条边对齐,看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
2、 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学生猜一猜,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猜。 学生上台用角比一比,验证猜测结果。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7 七、教学反思
《标准》反复强调学习“空间与图形”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时,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图形王国的朋友们来到了课堂上这一段动画,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完这节课后,我由衷地感觉到: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可低估。他们能从自己的身边找到很多角,并且从这么多角中抽象出角的特点。教学中的“找图形中的角”这一环节,是形成性检测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巩固和运用知识,我设计了小游戏,在进行这个环节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当时,学生激烈的争论是我没有想到的。通过倾听学生的争论,我感觉到,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渐提高,当他们有不同意见时,能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解答。这就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抽象过程和再创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讨中,从不同角度认识了角,完成并达到了认识的深化,知识的升华 。
同时,我在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做活动角这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应让他们充分比较角的大小,使每个人都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流程图
《认识角》教学流程图
十、说 课
角是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儿童头脑中想象的角可不尽相同。《认识角》这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熟悉的张开剪刀的刀刃,钟面上的两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