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精算学小论文,合肥工业大学
保险精算学论文
班 级:保险精算学0001班 课程代码:11009193 学 号:20080485 姓 名:耿冲
日 期:2011年05月06日
生命表
一、概述
生命表又称“死亡表”,是反映在封闭人口条件下同时出生的一批人从出生到陆续死亡过程的统计表。生命表是人口统计学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通常被用于模拟某一人口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因可根据它计算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中文里有人称其为寿命表。此表系根据分年龄死亡率(mx)编制,并主要反映各年龄死亡水平,故又称死亡率表。
生命表是怎么来的呢?对于单个人来说,出生后何时死亡是不
可知的,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的生、老、死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可根据大数法则的原理,运用统计方法和概率论,编制出生命规律的生命表,它是同批人从出生后,陆续死亡的生命过程的统计表。
生命表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部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通常以10万(或100万)人作为0岁的生存人数,然后根据各年中死亡人数,各年末生存人数计算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生存率,列成表格,直至此10万人全部死亡为止。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人寿保险费的重要依据。 二、起源
生命表的建立可追溯到公元1661年,英国就有了历史上最早的
死亡机率统计表。1662年,Jone Graunt,根据伦敦瘟疫时期的洗礼和死亡名单,写过《生命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这是生命表的最早起源。 到1693年,Edmund Halley写出《根据Breslau城出生与下葬统计表对人类死亡程度的估计》,在文中第一次使用了生命表的形式给出了人类死亡年龄的分布,它奠定了近代人寿保险费计算的基础,因而人们把Halley称为生命表的创始人。到1700年,英国又建立了\均衡保费法\,使投保人每年缴费是同一金额。 三、特点
精确,严格,编制方法简单。 四、种类
①国民生命表和经验生命表。 ②完全生命表和简易生命表。 ③选择表、终极表和综合表。 ④寿险生命表与年金生命表。 五、参数模型
有关寿命分布的参数模型有1、de Moivre模型(1729)2、Gompertz模型(1825)3、Makeham模型(1860)4、Weibull模型(1939) 等。
参数模型有其缺点:
(1)这四个常用模型的拟合效果不令人满意。
(2)使用这些参数模型推测未来的寿命状况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3)寿险中通常不使用参数模型拟合寿命分布,而是使用非参
数方法确定的生命表拟合人类寿命的分布。
(4)在非寿险领域,常用参数模型拟合物体寿命的分布。 六、生命表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在1929-1931间,金陵大学的肖富德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生命表,称为\农民生命表\。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人口学研究的兴起及现代人口普查(从1982年起)的实施,由人口、医学、公共卫生、统计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对人口死亡的了解和认识真正得以开始并逐步深入。1982年第2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了完整的生命表资料,之后数次全国人口普查不断对生命表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如,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人口死亡研究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2002年9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人口期望寿命已达71.40岁,男性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直到1995年末我国才制定出了中国人寿保险业第一张经验生命表。 七、人口生命表的作用
生命表最初应用于死亡研究,但其分析技术目前已经在劳动就业、人口迁移、生育、初婚、离婚、家庭等多方面研究中应用,尤其是在人寿保险中得到较多应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可以如实反映2000年11月1日零时这一时点各地区各年龄组人口数和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这一时期各年龄组人口死亡数,完全能够满足编制现时生命表的需要。通过编制某个地区人口生命表大致有以下作用:
1.生命表中指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最好的单项指标。生命表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