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外文文献及翻译
管理人员的不当压力,以满足盈利目标和补偿安排,可能会鼓励员工操纵盈余,以获得经济奖励。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积极参与检测盈余管理,同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管理董事及财务过程。他们认为,审计委员会应积极参与管理不当收入的检测,从而提供有效意见。这些参数表明,内部审计职能的存在应与盈余管理水平较低有关。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盈余管理与内部审计存在负相关
2.2.4 外部审计
一个公司的审计人员的选择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可能与盈余管理相联系。研究数据表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被认为比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高品质稽核。然而诸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安然公司的例子可能并非如此,大公司更注重财务报告,小公司更注重监控过程。大型审计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和知识检测盈余管理,但是他们也有更大的动力保护自己的名声来巩固自己的客户群。过去的研究表明,5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低于没有聘用5大的公司。因此,我们预计选择5大审计师的公司不太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盈余管理与使用5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负相关。
3 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2000年在澳交所上市的43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琼斯横断面分析法进行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本文运用两次回归模型,一次用于计算可控性应计利润,第二次用于检验盈余管理与内部治理间的关系。我们还进行额外的测试,使用替代变量代替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数目。
3.1样本选取
我们的初始样本包括568个公司,其数据可以在公司网站或数据库中找到。财务资料和有关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资料可以在年报中查询。然而,年度报告有关内部审计的披露使用不是强制,因此,内部审计信息的获得可以从以下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第一种方法是从昆士兰/毕马威中心联合主办的商业咨询取证数据库中获得相关数据;第二种方法是研究该公司的年度报告披露信息;最后,当这些公司不包括在数据库中或年度报告没有提及内部审计的,只能直接接触企业。文章排除了产业分类和治理结构或财务信息不完全的企业,行业分类从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中获得, 最终获得本文的需要的434
家上市公司样本。
3.2变量检测
3.2.1盈余管理
目前出版的文献中有几种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变更会计政策,改变可控性应计利润降低利润或盈利的微小变化。本文以可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
企业盈利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CFO),另一部分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这部分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没实现现金流入,故称之为总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 TA)。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假定盈余管理只能通过应计利润进行,但并不是全部的总体应计利润都能进行操纵。在总体应计利润各组成项目中,有些是按照现行会计规范强制处理的结果,有些则是利用现行会计选择的余地调剂、操纵的结果。因此,按照总体应计利润的可控程度又将其分为可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 DA)和非可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NDA)两部分。考察可控性应计利润的异常波动成为判别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根据估计期间的数据(假定不存在盈余管理)利用数学模型来预测非可控性应计项目,从而计算出可控性应计项目的值,通过统计分析,作为判断盈余管理是否存在的依据。 (1) 回归参数的估计
PPEi,t?REVi,tTA1= a1+a2+a3+?t (3-1) Ai,t?1Ai,t?1Ai,t?1Ai,t?1式中:Ai,t?1表示公司 i 第 t-1 年末的总资产;
?REVi,t?RECi,t为公司 i 在第 t 年和第 t-1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 为公司 i 在第 t 年和第 t-1 年的应收账款净额的差额;
PPEi,t i公司第t年的固定资产;
式中各变量除以期初总资产是为了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 (2)非可控性应计利润的计算
运用得出的各参数估计值,代入下列模型计算出研究样本公司的以资产计量的非可控性应计利润。
NDAi,t/Ai,t=
?1+?2(?REV??REC)/ Ai,t+?3PPEi,t/ Ai,t (3-2)
其中?1、?2、?3分别为a1、a2、a3的估计值 NDAi,t :i公司第t年的非可控性应计利润
(3)总应计利润 TAi,t= NIi,t—CFOi,t
NIi,t是公司 i 第 t 年净利润
CFOi,t是公司 i 第 t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4)可控性应计利润的计算
根据研究样本公司的非可控性应计利润 NDA和总体应计利润 TA,计算可控性应计利润 DA:
DAt=TAt-NDAi,t
TAi,t研究样本公司i第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
本文主要研究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盈余管理的方向暂不予考虑,将可控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最终度量。
3.2.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变量
在本文的模型中,董事会独立性是通过两个虚拟变量衡量的。董事会大多数由非执行董事组成则取1,否则为0。如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角色是分开的就取1,否则取0。一些非执行董事并非完全独立于管理层,因为他们除了董事之外可能还在公司扮演其他角色。因此,我们剔除那些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的董事。一些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足,因此,我们只选择其中一些资料和报告都齐全的公司进一步进行分析。
如果一个公司在报告期内已经设立审计委员会则虚拟变量取1,否则为0。如上所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不同,我们的模型就不同。为了测试内部审计职能的假设,当公司有自己的内部审计职能时虚拟变量取1,否则取0。同样的,当公司使用5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时虚拟变量取1,否则取0。
3.2.3控制变量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若不控制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其他因素,将不利于实证分析的正确性。因此,本文借引入一些能够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
SIZE:年初总资产的对数。加入此变量用于控制公司规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常,大
公司的管理层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来进行盈余管理行为。DEBT:资产负债率。公司的债务契约限制通常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当公司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时,容易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避免财务危机,而资产负债率通常作为债务契约中重要的限制性指标。
3.3回归模型
以下模型是用来检验前文所提出的假设:
DA=α+β1BDIND+β2INDCHAIR+β3AC+β4ACIND+β5ACMEET
+β6ACSIZE+β7IAF+IG5
4研究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本文的假设1(a)成立,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但是假设1(b)不成立,即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没有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当董事会本身独立于管理层时之外时董事会主席只能行使有限的监督权。
2.对于假设2,我们没有找到可控性应计利润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或审计委员会本身之间的关系。但发现审计委员会中非行政人员的增多会导致盈余管理下降。这一结论与克莱的研究结果一致,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比重增大时盈余管理会相应减少,但一个完全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没有关系。
3.我们没有找到盈余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或者使用5大会计师事务所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虽然两个系数与假设一致为负但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假设3和假设4不成立。
4.在模型的七个控制变量中,有四个与盈余管理有显著相关关系。盈余管理与净收入的变化、净收入有显著关系。同时,盈余管理与企业规模、与市场相关的股权激励负相关。但我们没有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关系。
5.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盈余管理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证明了假设1(a)。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假设1(b),即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没有关系。对于假设2,考察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和具体的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在模型一中都不被支持,其中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是通过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进行衡量的。然而模型2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