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的调查
(二)工作标准不高,就业缺少选择
大家都知道先就业、在择业、最后创业的道理,但新生代农民工们给自己的就业标准并不高。因此我们涉及到了这样一个题目,“您在找工作时的最低标准?”(时),结果(如图—2所示)是,有8.2%的人认为仅仅支付工资报酬就可以; 30.5%的人认为要满足吃喝并且
图—2:找工作时的最低标准
其他丰厚收入满足生活提供福利满足吃喝保障生活仅付工资0.00%5.00.00.00 .00%.000.005.00%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消费;有32.7%的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福利;只有25.9%的人觉得必须要有丰厚的收入;还有2.7%的人有些其他的想法。
或许是竞争过于激烈,职场屡屡失败的原因,而使得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职业标准的期望。他们还怀有传统个(的)思想观念,缺失了择业的自主权,没有完成对自己市民角色的的转变。
(三)福利保障不够,维权意识淡薄
关于社会保障或福利的问题,问卷中只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问题是:“您对目前单位为您所办理的社会保险的看法?”,而结果(如图—3所示)是很令人吃惊的,目前单位 图—3:办理社会保险情况
40.005.000.00%.00 .00.00.00%5.00%0.00%没办理有办理,没必要有办理,有必要无所谓根本没有为新生代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的竟有35.0%;虽然有50.5%的新生农民工享有社会
保险,但其中有21.4%的认为那样做根本没有什么必要;更有14.5%的人觉得单位为自己办或不办理社会保险都是无所谓的,反正自己都是持默然(?)态度的。
因此可以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和那些没有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为员工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对抗,不能合理地维护好自身的社会权利,反而对侵权行为持默然和无所谓的态度。 (四)业余生活不实,心灵缺乏归属
如果谈到自己的业余生活,大家肯定是滔滔不绝,但据调查结果(如表- 1所示)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们在工作之外是无聊、空虚的,其业余生活还是单调而没有意义的。利 表—1:娱乐文化活动
娱乐文化活动 上网 进舞厅或KTV 逛街 体育运动 其他 共计
用业余时间上网的人占34.1%;逛街的有34.5%;还有进舞厅或KTV打发时间的占8.2%;参加些体育运动或是其他活动的分别占8.6%、14.5%。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却是单调而又乏味的,找不到精神和心灵的安慰,久而久之会陷入空虚、缺乏归属感的心理困境。或许是受条件和一些其他因素的限制,但是,他们可以去利用现有的条件与资源去开发和尝试一些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的娱乐文化活动。他们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用各种积极健康的方式去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尽可能地去尝试着融入城市,找回心灵归属归属感。 (五)资本投资不足,职业技能待升 图— 4:如何提升技能
问卷中还提到了新生
40.005.000.00%.00 .00.00.00%5.00%0.00%技能培训请教他人买书自学工作经验其他人数 75 18 76 19 32 比例(%) 34.1 8.2 34.5 8.6 14.5 100.0 220 代农民工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问题,结果是:有21.4%的人选择参加相关的
职业技能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有35.0%的经常向有经验者请教;有7.7%的人通过买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学;有31.8%的人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还有4.1%的人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技术能力等并不能够适应、满足城市现代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他们的人力资本结构、生产方式与用工单位乃至城市发展所要求的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方面由于在农村他们接受教育的质量无法和城市相比较; 另一方面, 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有迫切的需求。
(六)于己认知不佳,较难融入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渴望尽可能的适应城市生活,尽快融入城市,但另一方面又还得面临着心理压力的挑战。具体情况如下(如图--5所示),城市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 图—5:城市人的态度
却不够理想,认为城市人
40.005.000.00%.00 .00.00.00%5.00%0.00%和善友爱态度冷淡看不起不清楚对自己和善、友好而且态度特别尊重的只占了19.5%;态度冷淡的有37.7%;觉得城市人看不起自己,产生了厌烦情绪的有19.5%,我们就暂且不去讨论那23.2%不清楚城市人对自己看法的, 也可以看出问题,那就是,作为
城市人,他们对新生代农民工们不够宽容,没有以主人公的身份去包容和接纳他们,总是视他们为城外人,反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们在城市找不到时间(世间)的温情和归属感,徘徊在城市边缘,迟迟无法适应城市生活。
五、建议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漂流群体,他们徘徊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如同迁徙的候鸟、水上浮萍,遭受着来源于自身、企事业单位、政府等各方面的压力,苦不堪言。
有学者明确呼吁,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新世纪我国农民工问题面临的前沿挑战, 急需学术界和政府高度关注。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状况需要自
身、企事业单位、政府这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自身层面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自己的角色行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自我身心修养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当今新生代农民工们的当务之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其身,使自己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肯定。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教育,提升自身的良好形象,培养社会交往、人际互动能力,多关心、参与城市的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城市主人翁意识,增加市民化的速度和质量。 2、加强基本知识学习
新生代农民工们已经进入社会,大多没能接受到高等教育,但是他们不等于错失(了)教育的机会。为了增强知识的储备量及获得一定水平的学位等级,他们可以加入夜校的学习行列,参加成人考试。解除懒惰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满足工作的需求。 3、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是求职者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农民工们可以适当的参加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能培训班提高自身技能,从而使自己可以在某一行业崭露头角,获得更多向上发展的机会。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增强敬业爱岗的精神,提升职业素质。最后,还要提高(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维护基本权利的能力。 (二)单位层面
企业是经济活动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体,他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也扮演者不可替代的及角色。
首先,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导力量,坚决维护和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岗位,在尽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就职地位,新起岗位调控制度,坚决地址用身份和地位来衡量新生代农民工,杜绝分阶层就业的现象。
第二,企业就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低成本劳动力的时代即将过去,要衡量市场实际情况,应该重新考虑,适当提高人力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给定一个恰当的最低工资发放水平,保证新生代农民工们正常生活。
第三,新生农民工长期在外打工,远离家庭,缺乏心灵的归属感,因此企业要合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