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农村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考点及试题
8.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0条规定,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根据;
南海县公安局补开的检查证属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所以,A项正确。 9.ABD[解析]《国家赔偿法》第27条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所以,A、D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28条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返还财产??B项正确。
10.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本案中民警行为已被其他法院判决违法,再判决市公安局履行职责也没有意义,所以,D正确。
五、判断简答题
1.正确。公文写作受时间的严格约束,公文起草者在日常公文的起草中都受着十分严格的时间限制。有时一份公文必须在几天,或一两天内撰写出来。一旦遇到要紧急上报或向下传达的重要事项(如请示、布置工作性的通知、批复等),由接受领导意图开始到起草成文,必须在两三个小时写成甚至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撰写完成。公文写作一般容不得公文起草者寻找到“灵感”或等“灵感”来了才写,某份公文必须在什么时候写,又必须在什么时间内拟定完成,有着严格的时间约束。
2.错误。真实准确是公文的生命。真实准确无假话,这是优良文风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真实指的是确有其事。写进公文中的材料必须来自公务活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命实践,不允许虚构和编造;准确指的是在表述时不夸大、不缩小,既不添油加醋,褒贬失当,更不文过饰非。只有内容真实、准确,才能具有说服力。因此,无论撰写何种公文,我们都应该做到“三不写”,即内容不真实的不写,材料没有落实的不写,没有了解清楚的不写。
3.正确。事业单位的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4.正确。(1)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是说公民不违法,不受法律追究。(2)为了打击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其他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3)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但一旦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5.错误。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与行政许可行为紧密联系: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常常是同一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是确认在前许可在后,确认是许可的前提,许可是确认的结果。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行为对象不同;行为的法律效果不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