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选择题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2.乞力马扎罗山
( )。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 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解析 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第2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
1
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1.D 2.D 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
( )。
( )。
4.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第3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球;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第4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答案 3.C 4.A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
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C.黄赤交角增大
( )
B.日地距离缩短 D.全球气候变暖
( )
2
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和影响。第5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是由冰川融化造成的,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6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冰川融水增多,对全球水量没有影响,只是水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海洋面积增加,沿海低地被淹,海岸线长度减少;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不会造成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5.D 6.A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下图),完成第7题。
7.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 )。
解析 该城市位于印度半岛南部的西海岸,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图符合该特点。
3
答案 D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第8题。 经纬度 位置 33°N,98°E 1月平均 气温(℃) -12.8 7月平均 气温(℃) 8.7
年降水量(mm) 561.4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 <0.2 ( )。
8.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C.地形
B.海陆位置 D.植被
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并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答案 C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9~11题。
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 )
B.三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 )
10.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 )
11.下列地点与图中数码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A.惠灵顿—② C.威尼斯—④
B.巴黎—③ D.开普敦—⑤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